第一千五十二章 十大集團軍(1 / 3)

在位於克查赫北部約十五公裏外的格萊芬堡,這個在整個歐洲當中依舊名聲不顯,哪怕是奧地利的普通人都很少聽過的小鎮卻是成為了中國陸軍第三師的師部駐地。從格萊芬堡的地理環境和交通環境來說,這個小地方是不適合大規模駐紮重裝機械化部隊的,但是很多時候軍隊的部隊並不是想怎麼搞就怎麼搞的,而是根據潛在敵人的兵力部隊做出必要調整的。

由於奧地利的國土狹長,而其西部阻隔意大利和德國相連的領土當中,其南北相距最短處不過五六十公裏而已,也就是說如果美軍死了心要從奧地利向德國本土發起進攻,直線距離不過數十公裏而已,中間雖然有一條阿爾卑斯山脈隔著,但是部隊繞行後總能夠爬過去的,而,其中一條路是沿著奧地利和意大利北部之間的鐵路網,從意大利北部出發,沿著鐵路經過因斯布呂克後繼續沿著鐵路往前直抵德國本土的米滕瓦爾德,之後繼續北上的話就是直抵慕尼黑了。

而另外一條北上通道,則是從意大利西北部出發,然後經過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交接附近的塔爾維西奧,沿著另外一條意大利和奧地利之間的鐵路線北上,通過奧地利境內的菲拉赫後直接橫掃北方,如果沿著鐵路線繼續北上,最後抵達的目的地同樣會使慕尼黑,而如果不沿著鐵路線進攻,那麼美軍完全可以向東北方向發起進攻,然後進入奧地利東部國土,繼續北方進入德國中部本土以及捷克方向。

而從這些地形和交通情況來看,那麼在奧地利西部就有兩個城市具備了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一個是因斯布魯克,一個則是菲拉赫。

這兩個城市乃是奧地利西部地區裏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不但是美軍突進奧地利進攻德國的必經地方,同時也是中國陸軍向奧地利西部地區駐軍提供後勤補給的重要通道。

因此中國第九集團軍在奧地利地區的兵力部署也基本上是圍繞這兩個城市來進行的,西部的因斯布魯克因為地形實在不適合重裝機械化部隊作戰,所以在那裏部署的主要是山地不會以及摩托化步兵師為主。而往東部方向一些的菲拉赫則是地形相對好一些,這個城市和南斯拉夫西北部的盧布爾雅那是第九集團軍的主要兵力部署城市,其中第九集團軍的絕對主力第十二裝甲軍就是圍繞著菲拉赫進行部署的。

第九集團軍之所以把主力第十二裝甲軍部署在意大利東北部和奧地利以及南斯拉夫交接處,那是因為第九集團軍目前的潛在戰略敵人就是美軍,而要打美軍從哪裏進攻呢,答案那就是直接從盧布爾雅那直接揮軍西進,同時在北方的菲拉赫揮軍南下,這一塊區域的平坦地形足以讓第九集團軍的重型機械化部隊發揮出所有戰鬥力來,為了能夠最短時間內擊潰美軍,戰略包圍美軍部署在意大利西北部地區的部隊,所以第九集團軍除了在盧布爾雅那為核心的地區部署了第十七裝甲軍、第二十四軍外,還在西部的菲拉赫部署了絕對主力第十二裝甲軍。到時候如果真的開戰那就是第十七裝甲軍和第二十四軍正麵進攻,而第十二裝甲軍則是快速南下,直插美軍後方。

由此可見,菲拉赫在中美雙方的戰略對持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圍繞著菲拉赫,中美雙方又是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戰略部署,第十二裝甲軍除了在菲拉赫直接部署了第十六裝甲師外,更是在把戰線一直向西延伸,陸續部署了第103師以及第3師,而第三師位於第十二裝甲軍序列當中的最西部位置。

縱觀第九集團軍在意大利邊境的部署,蔓延數百裏區域裏,從西往東部署有第二十五山地師、第一三四步兵師、第三師、第一零三師、第十六裝甲師、第二師、第六十四師、第五裝甲師、第七十八師、第七十九師、第八十一師。以上共有六個重裝機械化師,四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山地師,以及作為輔助讀力部隊的五個炮兵旅、五個防空營以及四個讀力坦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