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章 裁軍和改革(2 / 2)

盟友德國在進行軍事改革,英美蘇都在進行表麵裁軍的同時進行軍事改革,作為全球大佬之一的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巴格達談判剛結束,各國簽訂停戰條約後,中國就是開始了相應的裁軍計劃!

這裁軍的大頭,自然是戰爭期間大量膨脹起來的後勤人員,這一部分人員基本上都是在戰爭時期緊急征召,而且數量非常多,而戰爭結束後,作戰部隊可以不先不裁,但是這些後勤人員、各種輔助人員就得先裁了。

僅僅是第一批裁軍計劃,中國海陸空三軍就是退役了大約三百萬的軍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各種後勤、輔助人員,也有少量的作戰部隊。

不過就算裁掉了三百萬,中國海陸空三軍總兵力依舊是非常恐怖並且位居全球之冠的。二戰期間各國除了德國外,英美蘇中四國的軍事力量達到巔峰的時間是在1945年7月份,也就是德國發生軍事政變之前。當時中國三軍中單單是陸軍總兵力就達到了一千二百六十萬,而空軍也有將近三百萬人,海軍那邊包括海軍陸戰隊,也有四百多萬人,加上海岸警備隊裏的幾十萬。當初的全軍包括作戰部隊、後勤輔助人員、文職人員,是達到了一千九百多萬。

看到這個一千九百多萬別驚訝,中國1945年可是有六億多人口呢,按照總人口來比的話,軍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三左右。

而同時期各國呢,蘇俄那邊說了,陸軍比中國都多,不過他們沒海軍,空軍由於沒有大量戰略轟炸機部隊,僅僅是一支由大量戰鬥機和戰術轟炸機組成的戰術姓空軍而已,人員也就不多,所以蘇俄在1945年現役總兵力還是不如中國海陸軍三軍,甚至都不如美國。不過蘇俄在戰爭期間動員的軍人多,死的更多,如果整個二戰期間的兵力都算不上的話,蘇俄的軍人占據了蘇俄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還多。

美國的話,1945年7月時期的陸軍大約在八百萬,而陸軍航空隊有三百四十萬左右,海軍有四百萬,海軍陸戰隊有七十萬左右,還有海岸警衛隊之類的加起來五十來萬,因此這總兵力是達到了一千六百多萬,而當時美國的人口才一億四千多萬,也就是說當時美國的現役軍人占據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一左右。

此外英聯邦部隊也是有著超過千萬的軍隊。

所以這二戰裏啊,各國的軍隊都是以千萬來計算的,所以這戰後大家夥第一件事都是裁軍,甭管以後局勢會怎麼發展,先把軍給裁了再說。

因此在第一批裁軍了三百萬後,中國的軍隊依舊太過龐大,所以在1946年裏又是連續通過了兩次的裁軍計劃,這兩次計劃裏是把1945年建立的四十來個步兵師全數裁撤,這些番號從第103師到150師的部隊都是從原來各省守備隊中整編而來,戰鬥力有限的很,所以裁軍的第一刀就是對準了他們,這些部隊也不是說直接遣散,而是縮編,隨後改編為武裝警察部隊並歸屬警察部領導,裝備輕武器以及少量輪式裝甲車輛,主要以維護社會治安,武裝打擊暴力犯罪等。

不過對於十六個裝甲師、番號1到102的這些步兵師以及三個騎兵師,卻是繼續保留,不過依舊遣散了大量後勤人員,部署在國內的部隊也僅僅是保持和平時期的骨幹編製而已。

同時也解散了大量讀力部隊,有些是直接解散,而有些則是編入各大師當中,比如很多讀力坦克營就是被編入了各大機步師當中,使得各大機步師的固定編製坦克營從兩個營增加到三個營。

這些措施做下來,使得中國陸軍到了1946年年底的時候,就是迅速縮減到了隻有六百餘萬人,不過由於依舊保持了大量師級部隊的骨幹編製,這一旦打起來仗不用幾個月就能動員出超過千萬的部隊。

如果您覺得《辛亥大軍閥》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