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現在首要的任務就是去撈取自己到清朝之後的第一桶金,隨後自己必須創辦新式的軍工廠,初期要組建一批現代化的陸軍部隊,來發展壯大實力,在這種亂世之中,要求得生存,靠的是實力。
李成了解到,如今大清朝存在許多地方招收的鄉勇組成的民團,是一定規模的地方武裝,用來維護地方治安,這就為他初期創建隊伍創造了條件。
祝家是當地排前幾位的富商之一,祝文山同當地的許多清朝的官員和土豪、商賈名人都有來往,與當時任兩江總督劉坤一也有來往,有了祝文山這層關係,李成便漸漸有了打算。
祝家在當地擁有一家大型紡織廠,和一些製造成衣、鞋襪的工廠,產量頗大,每年銷售額有幾十萬兩白銀之多,盈利頗豐,少也有萬兩白銀的利潤,產品主要是銷到國內各省市,而他們生產需要的設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主要是從英法德等國進口回來,另外祝家的紡織廠之中,還有部分的老式腳踏式紡織機,生產效率低下。
李成觀察了一下祝家老式的紡織廠,當時的機械設備和老式紡織機比較落後,產能和生產效率都不高,工人素質也不高,於是李成準備拿出比歐洲進口設備先進一代以上的新一代機械生產技術,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和機床等設備,在當地開辦機械廠,為國內的工廠提供機械設備,遠期準備將設備賣到國外。
祝文山在李成來後的三,安排他做了紡織廠一個車間主管,當然祝文山也不是沒有忌諱,對於李成的來路,他私下派人四處探察了一番,沒有發現此人有什麼不良背景和不良企圖,也沒有發現李成來自於當地的任何其它地方勢力,也就放下心來,李成對他有救女之恩,當即就安排了職位。
工人們都聽了李成救了三姐的事情,以為他並沒有什麼本事,隻是靠了三姐的關係才進到這裏當主管,剛開始還有些瞧不起李成,隨後幾當李成大發神威,三下五去二地擺平了廠裏幾台幾近報廢的紡織設備,並宛如大學教授般對生產技術提出了多種前瞻性的見解,加上平常對車間的日常管理也是井井有條,工人們看他的眼神也明顯起了變化,明白此人並不是隻靠關係混飯吃的主子,看來的確是有些來路的,對李成的態度也漸漸恭敬了起來。
李成既然打算在此創立一番事業,所以沒有耽擱時間,到祝家半個多月後直接找到了祝文山商討了起來。
“什麼,你要開辦機械廠?”一身上等絲綢精鍛長袍的祝文山年紀在四十開外,麵上容光煥發,氣度飄逸,一看就是平日裏養尊處優的富貴之人,聽了李成的想法之後,差點將喝到喉嚨的茶水噴了出來,大聲驚訝道。
PS:書友兄弟們,新書上傳,請多多關注,有票票的投一點出來,感激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