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裝甲大戰從午夜一直持續到了黎明,隨著雙方增援部隊的陸續抵達,旅級規模的坦克戰隨之上升到軍級規模,蘇聯第近衛坦克軍的將士們有幸在這個夜晚對抗全德國近百分之八十的坦克,若不是敵人投入了過分數量的戰鬥直升機,他們未必會在這場夜戰中落於下風,可現代戰場已然從平麵轉向立體,一枚枚造價並不昂貴的線控反坦克火箭彈無情摧毀了紅色蘇維埃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製造出來的新式主戰坦克。由於隨行步兵被敵人的戰鬥步兵牢牢牽製著,許多蘇軍坦克手隻好不顧安危地探身在外,操縱炮塔上部的17毫米高射機槍與德軍直升機對抗,隻是他們的努力無法改變技術的差距——三年的東西方大戰已讓紅色蘇維埃國力大減,修生養息尚有機會迎頭趕上,強行布武隻會讓這種情況變得更糟!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成群結隊的蘇軍戰機飛抵戰場,呈現在飛行員們眼中的隻是散落四處的坦克殘骸,垂頭喪氣的54、扭曲變形的“黑豹”、灰色塗裝的“巴頓”,還有不計其數的陣亡者。德軍參戰部隊已然脫離交火,然而他們並沒有撤退,而是利用樹林和人工偽裝網休整待機,經過一夜鏖戰,蘇軍第近衛坦克軍已不複當初之強盛,每月500輛54的產量看似能夠彌補前方的損失,但在重新開動的美國戰爭機器麵前,蘇聯軍民的努力很快將變得黯然失色。
德軍發起反擊後的第4,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地區的戰鬥已見分曉,而在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的德軍戰線始終如磐石般牢不可破,遊擊隊和抵抗者讓德國變成了一尊熊熊燃燒的煉爐,後勤供應受到製約,多數蘇軍部隊銳氣已失。見戰機已經成熟,集結在東弗裏西亞群島的德國軍隊在德國西北部沿海發起登陸作戰,在居民們的熱烈響應下,他們迅速奪回威廉軍港,然後沿著基爾運河向東挺進,短短兩時間,基爾運河以北的德國領土皆回到了德軍控製之下。麵對漢堡和不萊梅地區蘇軍部隊擺出了退讓姿態,德軍登陸部隊沒有冒失地南下進攻,而是在基爾運河區穩築防線。與此同時,在法國北部接受訓練和整編的德軍新兵不斷通過海路開赴前線,南線部隊的鉗製也使得漢堡、不萊梅的蘇軍不敢輕易發起反撲。數日之後,德軍主力結束在多特蒙德地區的作戰行動整軍北上,德軍登陸部隊這才穩紮穩打地合擊漢堡不萊梅地區之敵。至月6日,德軍重新占領不萊梅,三之後,漢堡廢墟上空重新升起了德意誌的三色旗。
德軍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區的勝利令德國軍民乃至西方民眾歡欣鼓舞,蘇軍在德國北部地區一再擺出避讓之勢,但雙方的實力對比還沒有因此出現逆轉性的變化。經過連番鏖戰,德軍各部消耗較大,將士們亦已疲憊,在奪回基爾及基爾灣周邊地區之後,德軍以易北河為界暫停了攻勢,各部轉入休整,並沿著易北河構築防禦工事。在德國中部和南部,處於守勢的德國軍隊隻是在蘇軍主動撤走後接管了黑森和圖林根的部分城鎮,使得德軍控製地區的總麵積恢複到了十萬平方公裏。
隨著德軍第一階段反攻的勝利,德國戰場在二三月間出現了短暫的平靜,雙方皆對各自的兵力部署進行了調整。通過征募本土義務兵和海外誌願者,德國武裝力量的規模迅速擴充到了三百萬,空軍實力也得到了成倍的提升,由於一多半德軍部隊都是全美械裝備,人們戲稱這支德軍是“穿著灰色製服的美國大兵”。在與民主德國政權展開外交談判的同時,蘇軍也通過征兆預備部隊的方式擴充了前線兵力,在中歐地區作戰的蘇聯軍隊也達到了三百萬,其機械化程度雖然有所降低,但軍隊中多是擁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和士兵,新銳的噴氣式戰鬥機和主戰坦克也不斷加入一線部隊陣容,在談判遲遲無法打破僵局的情況下,一場生靈塗炭的惡戰已是在所難免。
&g;vi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