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五歲的楊福登基稱帝,成為大唐新一任皇帝,由於他年紀過小,所有由太後垂簾聽政,這個太後正是之前的歲貴妃,現在的蘇太後。
蕭太師一族,再沒有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不論是他弑君謀反,還是簫淑妃找外人借種辱沒皇室,蕭氏一族死的不能再死了。
株連九族是必然的,哪怕蘇太後心地善良不願殺戮太多,可蕭氏一族以及跟他們關係密切的人,同樣沒有活路。
以前被欺壓的現在報仇;想向新皇帝表忠心的;落井下石從中謀利的,紛紛舉起手中正義大刀,向蕭家九族開刀。
據不完全統計,因蕭氏謀反受牽連的人,達兩萬之眾,而被斬首的,超過萬人,本想蕭家百年不到,誰想到頭來落得個寸草不留的下場。
一個太師倒下去,另一個太師冒出來。
令大唐文武跌破眼鏡的一道懿旨,,楊平安受封太師,輔佐新皇楊福。
這楊平安不是天命者麼,怎麼會這樣。
百官不解,議論紛紜。
有懷疑楊福其實就是楊平安之子,當曰滴血驗親時是楊平安從中做了手腳;有懷疑楊平安其實根本不是天命者,或者說第二世天命者根本就沒有出現,因為如今的天下並不像武帝當年那般混亂,大唐也沒有到岌岌可危的地步;還有人懷疑楊平安心存不軌,仍舊想要改朝換代。
總之想法各異,但卻沒人看說出口,曾有人不知好歹,公然議論滴血驗親的可信程度,劍指楊福身世,結果立刻就被人舉報,然後抄家滅族了。
此舉大大震撼了其他人,楊平安這麼狠的緣故,隻是為了殺雞儆猴,以防止將來要殺更多人。
最關鍵的是,楊福登基,蘇太後垂簾,楊平安晉升太師輔佐新皇,都是得到了太皇太後的首肯,所以再沒人敢議論,最多就是部分一心忠於大唐的臣子,打定主意暗中防範楊平安,防範他謀朝篡位。
當然,更多的人開始巴結楊平安,趨利避害是人的本姓,如今楊平安正得勢,不論他是否是天命者,都知道巴結。
門庭若市這四個字,都不足以形容駙馬府的熱鬧,幾乎每天府外都有排著隊的官員想要求見楊平安。
楊平安算是火箭官員,突然就升起來了,手下沒幾個可用的心腹,早些投靠能混成心腹,那是封妻蔭子的大好機會。
不過楊平安對這些上門來巴結自己的人,並不太感冒,人心這東西他太了解,當年沒少在這方麵跟人爾虞我詐。
他在等,等他手下的無恥三人組回京,這三人雖然不算什麼好東西,但各有特長,最關鍵的是這三人知根知底,對他也算忠心,他自然要用,隻要加以引導,讓他們發揮各自的特長就行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亙古不變的至理,楊平安也不能例外。
偃師四虎中的兩外兩虎,鄧維和謝天成,以及牛家父女倆,早在蕭太師被誅當曰就從大牢放出來了。
牛家父女倆還好說,沒什麼太大的心思,隻是想借著楊平安的關係,以後再在洛陽城做生意不會被人欺負了。
但鄧維和謝天成二人不同,有了楊國忠這個“前車之鑒”,纏著楊平安給他們封官纏了好幾天。
楊平安願意任人唯親,但也有先決條件,那就是這親得有某方麵的才華,遺憾的是,鄧謝二人就是普通的混混。
於是他讓二人負責自己在東都城內的產業。
他現在可不比從前了,不論從權勢還是從財勢上,都遠超從前,他不但頂替了蕭太師的位置,還得到了近半蕭太師的產業。
蕭太師位極人臣多年,家中財富無數,被抄家後,金銀細軟什麼的自然全部收歸國庫,但產業卻分給了楊平安近半。
這是太皇太後的意思,也得到了蘇太後以及白雪公主的支持,朝中沒人敢說什麼。
楊平安倒也不貪心,主動推脫了部分,隻挑選了部分東都的產業,以及東都郊外的十萬畝良田。
他不需要種田,可他得為手下那五千虎賁著想。
古人對土地有著極重的感情,有了土地就有了根,五千虎賁每人分了十畝,同時楊平安又租給他們了十畝,然後有分發了些錢銀,讓他們在東都安家。
隨著楊福登基,五千虎賁已經不是秘密,世人都知道這是楊平安的私兵,因此當百姓們得知,這五千人皆是單身無親無故,說親的媒婆立刻忙活起來,替他們說好了親事,隻等一年以後成婚。
沒辦法,楊睿剛死,天下皆喪,最少一年之內不許有任何喜慶之事。
楊平安給了他們一個月的假期,讓他們重建家園,五千人倒也齊心,幹脆在東都郊外集體改了房子,成了一個村莊,起名虎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