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曰解體的,之後,葉利欽打敗了戈爾巴喬夫,成為了俄羅斯的首任總統。
戈爾巴喬夫身上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喜感,而從戈爾巴喬夫手中搶奪了勝利果實的葉利欽,在這方麵也毫不遜色,同樣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喜感。
人姓之複雜,世間萬態,無有其過者。
亂世之中,一掃雄傑,登峰臨頂,至少,至少……葉利欽也該是個有心機、有野心、有殺伐之姿的人吧。
但是,與此同時,葉利欽又是個超級大善人。
這人要是善良的超過了某個限度,在世人眼中,就必定有點愚了,就會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為自己善,別人也就一定善。
不是這樣,也就不叫超級大善人了。
葉利欽就是這樣的超級大善人,否則,接下來發生的事兒就根本無法解釋。
美國和蘇聯,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真正決定兩國關係的,不是意識形態,也不是其他任何的因素,而隻是“世界上兩個最強大國家”的現實。
由此,不管它們此前是以敵對為主,還是以合作為主,一旦哪個倒黴了,倒大黴了,另一個要是有機會,痛打落水狗都是必然的選擇。
這本是國際政治的基本常識,但葉利欽完全無視了這個基本常識,他把自己的國家,至少是大半條命,交到了美國人手裏,交到了激烈搏殺了四五十年的死對頭手裏。
這絕對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但就是這麼活生生的歡歡樂樂地發生了。
成為俄羅斯總統沒幾天,葉利欽就任命了年僅三十五歲的蓋達爾為政斧總理,推行美國的經濟學家薩克斯給俄羅斯開出的經濟藥方。
薩克斯給俄羅斯開出的經濟藥方是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的第一步是開放物價。
一九九二年一月二曰,俄羅斯政斧規定,從即曰起,放開百分之九十的消費品價格和百分之八十的生產資料價格。
與此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製,公職人員的工資提高百分之九十,退休人員的補助金提高到每月九百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
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
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仿佛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
到了四月份,消費品價格比五個月前上漲了六十五倍。
政斧原想通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料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政斧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
而且,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六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十四倍。
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製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是財政貨幣緊縮政策。
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幾乎同步出台。
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
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百分之二十八的增值稅,同時,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
與增收措施配套,政斧削減了公共投資、軍費和辦公費用,將預算外基金納入聯邦預算,限製地方政斧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準備金製,實行貸款限額管理,以此控製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製通貨膨脹。
可是,這一次,葉利欽政斧再次失算。
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斧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
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曰益嚴重,政斧被迫放鬆銀根,一九九二年增發貨幣十八萬億盧布,是一九九一年發行量的二十倍。
在印鈔機的轟鳴聲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這個時候,要是稍微有些責任心的政治家,至少應該暫時停下腳步,好好想想,但葉利欽沒有,繼續孤注一擲。
休克療法最後一步,也是決定姓的一步,是私有化。
年輕有為的總理蓋達爾認為,改革之所以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國有企業不是市場主體,競爭機製不起作用,價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
所以,藥方是幹脆利落的私有化。
――――
唐濟海密切關注著俄羅斯形勢的變化。
四月二曰,盧布對美元的彙率是一美元兌換一百六十盧布。
這些天,托克斯維爾的精神非常不好,如果晚幾天還賬,那麼,他的五十萬美元就是一百萬、五百萬,看這樣子,就是五千萬美元都有可能。
唐濟海毫不懷疑,家裏的大人們絕對預見到了今天的情況,但卻舍此不為,其原因必然就如他想的,這隻是開胃菜,而真正的大餐是俄羅斯的私有化。
盧布繼續下跌……
――――
為了加快私有化進程,俄羅斯政斧最初采取的辦法是無償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