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萬國來朝(3)(2 / 2)

這是國力的象征,大晉朝廷如今扮演的角色,基本就是世界秩序的維護者,規矩當然是有大晉朝廷製定下來的,有誰違背了這樣的秩序,必然會遭受到打擊,隻不過在確定秩序的時候,皇上基本是站在公正立場上麵的,這也令各國的統治者非常的感激。

朝拜儀式開始了。

柳敬亭開始念出來一串串的名單,禮部的官吏按照名單上麵念出來的名字,帶著一個個的使團進入到大殿裏麵,使節拿出來早就準備好的禮單,呈獻給皇分管外事的大晉丞相周延儒,接下來使節就開始頌讀準備好的書信,這些書信都是謳歌大晉朝廷與大晉皇上的。

各國都按照自身的禮節來進行朝拜,有的是跪拜,有的是單膝跪地,有的是鞠躬,不足一一而論,大晉朝廷已經禁止跪拜了,但對這些使節,尚無明確的規定。

朝拜的儀式持續的時間有些長。

但大殿之內的文武大臣,沒有表現出來絲毫的倦意,這一切在他們看來,是那麼的榮耀,就在二十年前,這樣的事情還是不可能想象的。

大晉朝廷的絕大部分官吏,都是經曆過大明王朝的,明末的衰敗,他們都是有印象的,那個時候絕不會有人想到,會麵臨今日這等的局麵。

皇上的功績,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一文不名的庶子,一步步的拚搏,進入到朝廷,組建江寧營,剿滅流寇,推翻大明朝廷,消滅後金韃子,統一草原,發展經濟,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足起來,讓大晉朝廷成為全世界秩序的維護者。

這一切,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偏偏出現在了眼前。

朝拜儀式結束,已經過了午時。

皇上訓示了,這也意味著早朝到了最後的時刻。

“諸位愛卿,今日的早朝有些特殊,朕沒有想到啊,太子和諸位丞相怕是早就商議好了,這萬國來朝的事宜,朕聽過,唐朝的時候出現過,明初也出現過,想不到如今也出現了,這就明我大晉朝廷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

“不過朕還是要提醒諸位的,千萬不能夠有自得的心理,千萬不要沉湎於成績之中,任何的一個朝代,都要追求長久的發展,朕多次和太子議論這樣的事情,為什麼一個朝代初期能夠興盛,但經過若幹年之後,就出現衰亡,朕以前也專門和諸位愛卿商議過。”

“有些事情,必須要日日、月月、年年,譬如這王朝興衰的事宜,譬如按照規矩和製度辦事情的事宜,這些都是我大晉王朝能夠興盛的基礎,朕還是要強調,任何人都不能夠破壞規矩,破壞製度,任何人都不能夠淩駕於製度和規矩之上,包括朕也不行,這是我大晉王朝的鐵律,永遠不能夠動搖。”

“朕想到了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

到這裏的時候,蘇成看了看站在文武大臣中間的朱慈烺,這位大明末代的皇太子,早就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成為大晉朝廷的禮部侍郎,這麼多年過去,也完全適應了,崇禎皇帝的家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生活無憂,他們也沒有離開京城,以前諸多文武大臣擔心有人會利用大明皇太子作亂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朱愛卿,朕到你的父親,其實朕是很佩服崇禎皇帝的,從勤勞的角度和自律的角度來,很少有皇帝能夠比得上崇禎皇帝,朕恐怕都是自愧不如,可為什麼崇禎皇帝如此的勤勉,還是不能夠避免覆滅的命運,這麼多年過去,諸位愛卿也都想明白了,已故的三位大儒劉宗周、黃道周和錢謙益,專門寫了一本書,就到了這件事情,朕認為很有道理啊。”

“諸位能夠保證自身的勤勉和自律,可能夠保證百年之後如何嗎,朕可以保證太子勤於政務,可朕能夠保證百年之後的情形嗎,不能,誰都做不到,故而教育和製度才是真正的保證,這麼多年,朕一直都致力於這些事情,想必諸位也應該明白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無數的帝王都掛在嘴上,可有幾個帝王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有幾個帝王能夠真正做到,朕時常用這句話自勉,就是害怕出現錯誤,朕希望諸位愛卿,也要時時刻刻自勉,諸位要知道,不管做什麼事情,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