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周暉到“硬骨頭”時,騰海蛟忽地想起一位古代英雄,他就是抗英名將洪式琮。現在,他要把這個故事講給獄中的弟兄們聽,要大家放棄悲觀,增強勇氣。要他們知道,我們為國為民隻是做了些微事,而真正的英雄比我們更勇敢、更偉大。
在浙江定海,有一處金色的沙灘,那溫軟細膩的黃沙,既是情人的地,也是遊者的樂園。可誰能知道呢,在一百三十年前,這裏曾是一片火海,充滿一片嘶殺聲。一堆堆屍骨散落在沙灘上,一灘灘鮮血隨碧波流淌。這裏,既是抗英英雄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等將士的遇難處,也是中營千總洪式琮的悲壯殉國地!
洪式琮,字寅忠,號君山。寧海香山洪家人。身材魁偉,臂力過人,十九歲時棄文就武。嘉慶二十一年(1816)登武科,效力於軍營之中。道光十五年(185)授處州右營把總,後升中營千總。
他目光如電,吼聲如雷,如張飛再世,一副魁梧板實身材,如門神般地威風,就地一站,如一支鐵塔,邁開步伐,如丘山移動,好一個威武的將軍。他的內心有著強烈的愛國情結,最崇拜愛國將領文祥、戚繼光,常以馬革裹屍為銘言,報效國家為己任。
那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由於禁了英國人的鴉片,爆發了戰爭。英軍進攻定海,洪式琮從處州調至定海沒防,定海總兵葛雲飛下了軍令,要他率部在海灘旁的山上築土城防守。土城起到了阻止敵人的炮火的作用,使英軍從兵艦上發射過來的炮彈威力大大減弱。此時,洪式琮又采用了靈活機動的用兵方法,趁敵炮火無法施展時,領兵出土城掩殺一陣,斬殺了許多敵人。敵人退後,浙江提督餘步雲表彰褒獎了他的功績。在後來的幾中,洪式琮仍然守著土城,獨當一麵,毫不怠懈,率部扼守。
敵人知土城正麵不可攻克,就用一計,從土城的背後繞道竹山,從它的後門擁兵突入。式琮見後門突破,急率壽春隊伍持短刀與敵人肉博,殺敵百餘人。因敵眾我寡,身受重傷,仍多次躍起,揮刀奮戰。當增援敵兵到來時,洪式琮遂被肢解,壯烈獻身。不久,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明諸將俱英勇犧牲,定海失守。
定海竹山上留下了許多中國戰士的墳,墳麵上都嵌立著“聖旨”的墓碑,卻不見洪式琮的墳塋。隻有在他故鄉的香岩山上,白雲飄渺處,建有他的衣冠塚。
洪式琮年輕時還寫過一首詩,名曰《香山積雪》:“群峰誰把粉鉛裝,卻被朝陽洗素裝。最是香岩留潔白,玉山高聳異尋常。”這首詩雖然寫的是香岩山頂的積雪,卻象是他報效國家的自勉詩。高高的香岩山水養育了一位抗英民族英雄。
大哥的故事不長,很容易聽懂,意味很深長。做一個人,就象是山上的一棵樹,要長得挺直粗壯,這樣才可取為有用的材料。如果是彎曲又細,那就派不上用場,隻有當柴燒。一個人活在世上總要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不管黑惡者怎樣壓迫我們,我們不能丟掉做人的準則。聽了大哥這個故事,周暉這時也不想娘了,他也想起了硬骨頭的古人,讀初中時,還以這位硬骨頭為第一人稱,寫過一篇叫“思想者”的散文,他還能背,就念給大家聽聽:
清晨,如蟬翼輕盈的薄霧一縷縷地在翠穀中飄飛,變幻著多種舞姿,像是一群樂不思歸的遊蕩精靈。昨夜的涼露尚未退去,悄悄地滋潤滑著遍野的綠蔭。
綿亙起伏的山體輪廓線,如一排排伏地祈禱的脊梁,千百年來,他們總在向祈求:“願降大智大勇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