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琇就訥悶了:“咱們家有那麼多親友嗎?我們隻要想這邊喜宴的賓客名單就行了吧?王府那頭的不歸咱們管。”
張氏沒好氣地嗔她道:“這說的自然是咱們家宴客要請的人,王府的賓客哪裏就輪到我們家來請了?若是兩家共有的親友,也隻會到咱們家隨個喜,就得趕赴王府飲宴。我想的這些人,個個都與咱們家有交情,漏了誰都不好,隻是全都請,也未免太多了些,因此才會煩惱。你嫂子與我想了半日,都不知該如何栽減。如今也隻有明知書館那邊的幾十名學子,因關係淡些,又是外男,沒幾個是見過你、與你說過話的,我便做主將人從名單上裁了去。到得那日,讓你哥哥嫂子往書館那邊送幾桌席麵去也就是了。”
趙琇愣了愣:“連他們也要算上嗎?”不過想想也對,趙瑋婚禮的時候,他們可都上門來幫忙了,平日裏跟趙瑋也頗有交情。再說,這是一股極有發展潛力的助力,趙瑋若能跟他們都相處得好了,將來也能得益。
她拿起祖母與嫂子寫的一張張清單看,見她們擬的賓客,除了趙氏本家族人外,還有姻親米家那邊的人。張氏娘家一個侄孫近日也上京入國子監讀書了,他是張大舅公之孫,娶的就是趙家宗房趙璟的嫡長女清姐兒,小夫妻倆自然也要算上。而趙璟之妻沈氏的娘家鬆江沈氏,又有人在京中為官,雖是拐著彎的親戚,但總不能把人漏下了……
如此總總,光是數得上號的親友就有數十個。若請了誰又不請誰,都不好交代。
親戚以外,還有朋友。這方麵的名單就更長了。曹家、方家、蔣家、李家、尚家……但凡是趙家祖孫平日裏交好的人家,都要送請帖的。其中曹家女兒曹蘿嫁進了曲水伯府謝家,因此謝家也要算上一份。趙瑋的恩師李光地家,以及劉家、馮家等等女兒平日裏與趙琇有所來往的,照例都要送一份請帖去。隻是收帖子的人會不會上門來喝喜酒,那就是別人的事了。
前不久才重新依附過來的胡家以及其他郡公爺的舊部。關係雖然還是淡淡的但已恢複正常來往的汪家,曾經有過接觸的範本章家,還有胡家的姻親鄭家……至於趙瑋京衛指揮使司的同僚以及舊日在刑部時結識的人,循例也是不能怠慢的。若再說到他們在江南時曾經認識的官員等等,那就更多了。
再加上明知書館那一眾士子,為書館出力的易學士曾學士……
趙琇前前後後數了兩遍,也不由得咋舌:“原來咱們家已經交好了這麼多人了嗎?先前哥哥成親的時候,好象也沒那麼多呀?”
米穎芝笑道:“侯爺說,有些人是後來才重新走動起來的。比如京衛指揮使司和郡公爺的舊部等等。其他人先前也曾經隨過禮,隻是未必上門喝過喜酒罷了。近日來京的人不少,倒有許多是咱們家認得的。”
趙琇恍然,是了,晉陽王壞了事,他的同黨被抓,京中又有不少空缺。其中一些比較關鍵的位置,皇帝不打算讓吏部隨便找個人頂上,就從全國各地抽調信得過的官員接任。這些官員基本是在這兩個月裏陸陸續續到達京城的。因為建南侯府協助平亂的關係,如今極得皇帝信任。與他家有聯係的官員,也就相應得得了不少好處。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是碰巧認識、從前極少來往的。不過如今也都漸漸重新走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