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黑儀大螃蟹(1 / 3)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魔帥既然連屬於自己內部矛盾的魔門形勢都無法清晰的判斷,就更遑論認清,他的那個並不可靠的外部盟友大明尊教了。

大明尊教是摩尼教東傳的分支,因為信奉其創始人摩尼所創立的二元善惡論,因此其教義,從一開始便與信奉信奉一神教與多神教的其他大多數宗教大不相同。

可以,由於從內心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因而在所有追求精神滿足而並非貪婪物質的進步宗教中,眾生平等這一教義是一條在各個宗教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準則,而作為在曆史長河之中多數時期都在扮演著進步角色的摩尼教,自然,也不會例外。

然而,摩尼教——以及其東傳而來的分支明教之所以會不同於同樣東傳的基督教分支景教,以及東傳的佛教等一神與多神教派,而顯的如此另類的原因,同樣也正是由於其教義所立足的二元善惡論上:

因為眾生固然平等,然而卻因為這世界善與惡同時存在的原因,人必須要不斷的與這個世界,以及自身上的邪惡作不停的鬥爭,也因此,雖然同為宗教信仰,然而相對於其他兩大宗教信∷∽∷∽∷∽∷∽,▲♀仰派別推崇所有人相親相愛而言,摩尼教的教義,卻是要激進的多,他們推崇正義並鼓勵人們為了正義而戰鬥,也因此,相較於其他兩大派係可以與世俗的權利統治者化解矛盾和平共處的關係,摩尼教卻是從其所誕生的第一起,便注定了其對這個社會的階級分層的敵意以及雙方水火不容的格局。

“全世界受到欺壓的勞苦大眾聯合起來,反抗暴政的壓迫!!!”

可以,這種具有積極意義的反抗壓迫精神並非是摩尼教所獨自具有的,在中國先秦時代。後世魔門主體的前身墨家便始終秉承著這一精神理念,直到秦滅六國,漢朝建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而滅亡了古典意義上的文化傳承之後,這一反抗精神卻從已經漸漸衰亡的墨家手中傳移到了原本中立無為的道家手中……

當然,漢武之後的道家也已經不在是先秦時代的道家了,因為漢初之時統治階層推崇道家黃老無為學。使得道家一派興盛一時,許多有才之人為了能夠獲得權勢而專研道家學,進而發展了道家的學,不過,因為道家本身學便是由入世的老子與出世的莊子兩派學合並而成,因而,當這一段時間道家學大興之時,出世與入世兩派的分歧也就越發的明顯。

漢武帝之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無為的道家學從而遭到了罷黜。而因為武帝的好大喜功。以及他的剛愎自用,使的在漢武帝身邊敢於忠言逆耳的忠誠之士近乎絕跡,隻剩下了一群阿諛奉承之徒,而也正是在這群阿諛奉承之輩的甜言蜜語之下,漢武帝也越發的暴虐昏庸起來,中年以後的他,居然真的妄圖以帝王之身,耗盡國力以實現其長生不死的願望。因而在這一段時期,漢武帝格外重用戰國時流傳至後世的煉丹方士。希望這些方士能夠集舉國之力,煉成不死金丹,從而實現武帝長生不死的願望。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這世間固然的確存在著能夠延年益壽的珍稀之物。然而若能夠憑此長生不死,那卻是絕對的妄言——就連那在空之中,仿佛亙古不滅的日月星塵都終將迎來自己的滅亡,幾樣在凡世中能夠尋找到的“靈草”、“靈物”,又能起到怎麼的作用呢?或許可以用來短暫的恢複青春。以及延年益壽,都是有可能實現的,然而,想要僅僅憑此就可以得到實現長生不老的機會,卻是絕不可能的。

況且,既然是被稱作珍稀之物,那麼這些靈物靈草想來也必定難以被世人尋到,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漢武帝並非是這種想要長生不死的大一統帝王的第一人,他的前輩,始皇帝秦王贏政便早早的做過,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自然遠勝漢武不,手下的方士更是煉丹方士中的名家傳人徐福,而非是百年之後那些傳承斷絕,隻得以騙術傍身的九流術士可比。

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這種道家原始而質樸的哲學思想,其實也正是戰國方士們煉丹術的理論基礎,所以原始的道家與方士們,其思想原本便有很大的共通之處,隻不過方士們由於太過於重視外物而導致了對於自身的忽略,因而才被原始形態的道家所看不起,認為是逐末忘本,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無論道家學何為本末,能夠使人延長壽命的手段,卻不正是神仙才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