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黑儀大螃蟹(2 / 3)

平心而論,徐福也的確是有著大本事在身的人,雖然煉丹之術在正統的道家看來不是正道,但徐福卻認為,如果能夠找到那些世間難尋的靈草用來煉製丹藥的話,延續生命並非難事,而至於長生不死——隻要能夠不停的尋找到那些世間難尋的靈草煉製丹藥,那麼一直的延續一個人的生命直到長生不死,又怎麼能是妄言呢?

隻是可惜,世間萬事、萬物,並不是單單憑借著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更為重要的,卻是機緣!機緣未至,任你是一代人間帝王,又有方士名家相助,卻也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反而因為空耗國力無數而導致國力衰退,民怨沸騰,國內各種矛盾尖銳對立等一係列急為嚴重的後果……

所以在秦始皇之後,從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到文帝到景帝,三代帝王卻沒有一個敢於追求長生不死之術,並不是因為他們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長生不死隻是人的一廂情願,而僅僅隻是認識到長生之路艱辛,窮人間之力也難以達到罷了。

想那始皇帝秦王贏政,一代祖龍,其威名威振四海,然而即便以祖龍之雄才大略。秦帝國盛極一時的強盛格局,以及徐福的確造詣極深的丹鼎之道,卻依然窮盡二十餘載的光陰,而絲毫無法找到傳中的珍稀靈草,不要讓始皇帝長生不死,就連想要大幅度的為始皇延續壽命。都無法辦到。

徐福最終因為畏懼祖龍的怒火而借口找到了長生不死藥從而悄悄地逃走了,而後果就是發現自己被騙的始皇帝果然勃然大怒,導致原本在秦國國都受到優待的方士群體,最後很快全部遭到坑殺。

——焚書坑儒原本隻是祖龍不喜當時儒生們的言論,加之秦朝的丞相李斯為了維護其所代表的法家思想從而推波助瀾而導致的一場主要針對儒家的毀滅行動,然而最終所坑殺的人群中,卻有著原本在秦朝宮廷中受到優待,身份超然的方士們,這卻是幾乎所有當事人事先所預想不到的。當然方士們自己作死,空耗國力以至於極大的加重了帝國治下百姓的負坦,罪孽深重,因此也並不值得同情。

然而自那以後,尋求長生不老藥的傳便與傳承至戰國的方士群體們一道,成為了一個人人為之向往然而又十分諱忌的話題,直到一百多年以後,當年所經曆過那些曆史的老人們紛紛作古。而不甘於身軀終究化為腐朽的新一代統治者們,終於將被他們的祖先棄若敝履的方士們從陰溝之中恭恭敬敬的請了出來。猶如昔日的始皇帝嬴政一樣,將他們奉為上賓。

於是,曾經早就已經在曆史中演繹過了一遍的故事,又再一次的在世人麵前重演。然而漢武的遭遇,則相較於始皇帝而言可能更為的悲劇:因為始皇帝雖然強勢,做事向來專斷獨行。然而頭腦卻一向清醒,因此對於周圍人向他所提出的正確意見,往往能夠用心聽取,所以在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他的周圍永遠圍繞著一群精明強悍的謀臣將士。就連方士徐福,其實本身也是身負戰國方士一脈傳承,長生不死雖是妄言,然而利用外物調養身體,延長人的壽命卻也是可以做到的。

那麼漢武帝呢?或許在漢武帝執掌政權的前期,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確極為英明,然而,當他逐步的步入中年之後,隨著自己的父輩們所遺留下的人才的漸漸離去,武帝的身邊,除了衛青、霍去病等寥寥德才兼備並且還與他有著外戚關係的下屬之外,竟然再也沒有既有德行而又才幹出眾的賢臣輔佐,主父偃縱橫家出身見識過人,但為人貪婪又心胸狹窄,以至於得勢之後多次挾嫌報複,即便是王公貴族也不能幸免。桑弘羊一代經濟奇才,卻因為武帝斂財的**而無底限的剝削民眾,造成下民生疲敝,在武帝死後經過兩代帝王修生養息方才有所恢複,而上官桀,則更就隻是一阿諛奉承之人,隻因得了武帝的信任,便身居高位,甚至在武帝死後可以與武帝的托孤大臣,外戚同時也是大將軍衛青的弟弟霍光的權勢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