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北周武帝宇文邕決定打壓宇文皇族其他宗室的時候,他的內心之中一定是非常的糾結吧!因為身為一名敬明的帝王,他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危險性,然而對於此種未來他卻無能為力,昔日的宇文護畢竟給予了他太多太多的壓力,宇文邕拚盡全力也唯有能為自己的兒孫做到這些,而剩下的,也唯有讓自己的後代們自己努力了!
有一種法,當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已經看出了當時的楊堅的野心,因此曾經刻意的派人試探,然而北周武帝由於看錯了人,他派去的那人不但在見到楊堅之後立刻的將北周武帝的話全部的告訴了楊堅,還在歸來之後刻意的欺騙北周武帝宇文邕,北周武帝於是被蒙騙,從而留下了這個後來的心腹大患!
不過在北周武帝統治時期,後來的隋文帝楊堅雖然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實力,但是這一部分實力也絕對無法撼動北周王朝堅強有力的統治基石,楊堅的成功篡權,是建立在北周武帝死後,他的子孫不肖讓楊堅的勢力做大的基礎上的!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楊堅能夠如此輕易的奪取北周王朝的政權,還要多虧了她的女兒楊麗華,年輕的北周末代太後的真,所以才會輕信自己的父母,也所以才會引狼入室,最後覆滅了北周的王權,將北周宇文皇族滅族!
不過話回來,雖隋文帝楊堅為了以絕後患而對北周語文皇族趕盡殺絕,但是,他的屠殺卻並沒能夠阻止原本效忠於北周王朝的重臣的離心,尉遲迥的叛亂雖然很快的得以平定,然而當楊堅殺盡語文皇族之後,朝廷之中人心惶惶,在表麵上由楊堅勵精圖治之中所造就的開皇之治之下,其實早已暗流湧動,而這一事實,在之後素以仁慈著稱的楊堅多次對朝廷重臣如李渾、高炯的大開殺戒便已經能夠輕鬆的體現,表明了在繁盛一時的隋帝國盛世之時,其政權內部上層勢力卻早就已經分崩離析,若是在楊堅之後,隋帝國能夠一直保持強盛的勢頭不變的話,那麼這一危機事實當然也就能夠永遠的被掩蓋住,然而不信的是,隋煬帝統治末期,帝國所修建大運河因為急功近利,極大的消耗了國中民力,而三次遠征高句麗的失敗,則更是令整個帝國的軍事實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於是,原本嚴重隱患便再也無法被掩蓋,而是很快的爆發了出來,以至於北方大地再度瞬間變作煉獄,而麵對此情此景,雖為暴君但也同樣向來不失英明的煬帝竟然沒有留在北方謀劃平定亂局,反而是一路南下江淮,寧願客死南方也不願回歸中原重新開始,隻能,聰明過人的煬帝已經能夠清楚的看清這一場災難的爆發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巨大危機,而他卻已經無力阻止,因而,才最終心灰意冷了吧!
……
三百年的動蕩歲月,無窮無盡的英雄故事與傳,就這樣的,在華夏數千年的曆史傳承之中暫時的畫上了一個休止符,而這場紛亂的血腥廝殺盛宴帶給中華文明的變化,則當然還要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之上,畢竟,春秋戰國雖然同樣是動蕩的年代,然而那個時候的各路諸侯都曾經身為周王室的分封諸侯國後裔,也因此,雖然諸侯國之間的兼並戰爭雖然越到後來便越是極度殘酷,但因為有了這樣一層相同關係的存在,因此無論如何,在那個動蕩的時代依然還有著需要人們去準守的最基本的規則!
然而,從漢末到隋朝建立這三百年的歲月之中,因為之間有過的原本居住在邊疆偏遠地區的各個原始遊牧民族的大規模內遷,使得傳統華夏文明受到了來自於外界的強力挑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是最初華夏民族消滅非華夏民族的最初口號之一,而那些非華夏民族的遊牧民族部落居民雖然知識落後,社會文明極端原始,然而卻至少知道所謂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加之外來文明如佛教的入侵,以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華夏文明帶來的猶如狗尾巴帶動狗身子的變化,因此當大家和平共處的時候倒還相安無事,一旦爆發了以種族壓迫為主的戰爭的時候,事態的失控,便會立刻超越所有人的想象!
——無論如何,感謝命運的垂憐吧!或許也正是命運的庇護,才讓中華文明得以在這樣混亂而邪惡的動蕩年代得以延續下去,而不是被強大的外部力量所摧毀,從而,使得華夏文明在未來能夠走向複興,進入到一個巨大的輝煌時代!
嗬嗬……(未完待續。)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