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節 修路(1 / 2)

聽到仁者無敵,秦王哈哈大笑。

秦王先是問:“這是荀況講的?”

“不是,好象是孟子說的。”

秦王搖了搖頭:

“笑話,你去問宰執,得天下靠的實力,亂講的仁者無敵。”秦王很是不屑的冷笑兩聲後,還是解釋道:“就為兄所知,應該是膠鬲作了周武王的內應,把紂王良將良軍都派走,朝歌空虛,膠鬲又領兵迎戰周武王,你告訴我誰會勝。”

白暉低聲嘟囔了一句:“難道我讀的是假曆史書?”

秦王沒聽到白暉的嘟囔,扔過去一個竹簡:“看看這個,涇陽令提出想修一條大道,一直修到義渠王城,朝中為此事熱議。”

“不如修到河套大河邊,這更實用。”

秦王反問:“錢呢?”

白暉提議:“王兄,以前燒石灰用的木料,現在用的是煤,三合土表麵加煤渣,然後再加碎石子,這條路可以修,可以按五年或是七年計劃,每年修一點,或是每個府修一點,最後彙合成一條直道。”

秦王飛快的記錄下來:“過兩天逢五大朝會,這事議一議。”

白暉又提議:“修鹹陽到蜀中的路吧,雖然難,但慢慢的修總是要修的。”

白暉記得,後世有條名為荔枝道的直道,長安到蜀中,全長約兩千裏,靠著接力的方式最快可以三天三夜走完全程,這是唐明皇為楊貴妃吃荔枝而修的。

相信秦國的路匠,肯定也能找到合適的路線,修一條便於商隊走的路。

隻要能過馬車,就足夠。

秦王默默的點了點頭:“這條路,比往北的路更重要。”

秦王去拿地圖,和白暉在地圖上比劃著,加強對巴蜀的控製絕對是秦國的一項要務。

白暉忙了一整天,回到家都兩更天了。

宰羽早早就派人在鹹陽宮門外守著,一見白暉出來,立即派一人回家。所以白暉進家門的時候,洗澡的熱水都準備好了,還有夜宵。

“夫人,這些天你辛苦了,我出征在外,怠慢了。”

宰羽一邊幫白暉更衣一邊說道:“夫君為大秦征戰,夫君是國之重臣,宰羽不苦,宰羽會看好家的,隻是咱們府上竟然沒有一畝田,陶坊的賬房作的賬冊很精細,筆筆都記錄的詳細,想管點事都沒事作。”

白暉有些糊塗:“我好象記得,我以前當左庶長的時候封地一塊食邑,在那裏呢,我怎麼就不記得了。”

“有,但王上收回去了,我沒嫁進府就收回去了,說是改封,但一直沒給。”

“一塊田嘛,別在意。”

白暉不在乎,宰羽卻非常的在意。因為食邑代表身份,代表地位,封君之後若連食邑都沒有,這個很可笑。

看宰羽欲言又止的神情,白暉問:“你是不是想要什麼地方?”

宰羽一字一句的說道:“河套棉田。”

“有見識。我倒想要伊川,不過這事咱不能主動提,王上封在那裏就是那裏,你應該懂其中的道理。”

白暉記得很清楚,曆史上權勢滔天的魏冉最終就是倒在食邑上。

他想要天下最富的陶邑。

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