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節 說走就走(1 / 2)

“現在?”秦王沒想到白暉突然又說去鄢邑。

白暉搖了搖頭,秦王心說這個時候怎麼能離開,盟約還沒有簽訂,而且魏、韓附秦自己總要安撫一二。所以白暉搖頭,秦王心說這才正常點。

可沒想,白暉又說道:“今天有點晚了,明天早上走。”

“明天!”秦王想不到白暉竟然這麼急。

當真是任性,說走就走。

一個下午的時間連準備行裝都不夠用,可白暉要出發,仆從們忙的雞飛狗跳。

不僅僅是白暉要去,白暉還把楚、魏、韓三王都叫上了。

至於盟約,秦國派出了樓緩、甘庶兩人負責談判其中細節,而韓相張開地,則由秦王授予上卿,成為秦國使國中的一員,魏國的魏無忌,也作為使團書吏第一次真正以官員身份出現在列國的舞台上。

數日後,鄢邑。

至於白暉為什麼要來到這裏,可以說除了秦王之外,其餘三王都猜到了。

白暉為的是船宮而來。

船宮,是楚國原先的名字,因為秦楚之間的協議,所以船宮成為了秦楚造船廠,就設在長江支流的一處小湖泊內。

岸邊是幹船塢,小湖泊作為測試之用。

造好的船會順著大江南下,一路到出海口。

這是中原最大的,也是人才最全的造船廠,但卻不是未來最大的,楚國計劃在泉州建一個新的船塢,並且已經開始抽調這裏的大匠以及許多熟練工。

而秦國則打算在辰國半島的大同江口建一座真正的超級船塢。

這裏,會在未來數年之後,變成內河船的造船廠,但眼下,海船還需要在這裏建造。

船舶工業,中華的曆史上有多牛逼呢?

第一個真正的高峰就是這個時代,秦漢時代。先不說始皇滅楚之戰,艦隊一次性可以運輸五十萬石的糧食。隻說更早一些的吳、越兩國。

也就是說在一百年前,吳、越的造船工業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小巔峰。

餘皇、三翼、突冒、樓船、橋舡等多種艦艇。

餘皇是王船,也可以理解為大旗艦。而水軍的戰艦則是三翼,其中大翼長十丈、寬兩丈,水兵百人,速度還不算快。

越國滅吳之戰,當時越國的戰艦大小就有三百多艘。

到了楚國滅越的時候,楚國擁有十五丈戰艦,大小戰艦五百多艘。

此時,鄢邑船宮之中,有七個巨型大船台,製作軟帆、硬帆式海船,近海船,最小的一條船其船身重量都超過後世的百噸。

當然,這樣大小的木船對於唐宋之後的大型戰艦,比起明朝的大福船還是有差距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樣的船已經是巨無霸。

其餘中型、小型船台無數。

站在船宮內一眼都望不到頭。

還有一座超級大船台正在興建,這是超級遠洋船的幹船塢,目標是製作出船身重量千屯的大船,真正的七桅巨艦。

這個時代的千屯,一屯是二十石,依後世的計劃方法,已經接近五百噸。

船宮的管事一一的介紹了正在製作的船之後,秦王問白暉:“不是已經有六十丈巨船,難道還不如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