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繩文時代到彌生時代的過度期,就是眼下。
從華夏中原,青銅、稻米、文字、製度等等,許多先進的理念慢慢的借由中原傳到了辰國半島,再傳到了倭島。
倭島此時已經有規模不小的所謂國。
這些國也慢慢的從母係轉變到了父係,部落的規模與人數也開始飛速的上升。
國,在倭島這樣的大部落,在這個時代,有三處相對集中一些。
第一個地點,就是在福港以南,現熊本以東的地方,那裏眼下屬於秦國的獵場。
那些沒找到遺跡,隻有傳說的邪馬台便在這個位置上。
可以說,這裏算是倭島在這個時代擁有最高文明層次的部落聯合體。
很遺憾,這種原始的文明已經消亡。
因為,他們是秦軍的獵物。
接下來第二個人數多的地方,就是白暉眼下占據的位置以西,因為白暉是從水路直接切入腹地,所以背後有敵人。
最後一個人數多的是倭後世的西本州,那裏已經突破了狩獵、捕撈、采集的生活方式。
因為獵物太小,可捕的魚也少,所以種植的技術一經注入,但開始快速的傳播,並且大力推廣。而且也超越了靠近辰國半島的最先接觸到中原技術的那些部落,飛速的發展了起來。
這裏也是幾百年之後,大和國的雛形。
白暉手上的拿著木簡翻看著,他知道那四個倭人說的部落,那裏並不算是秘密,郿縣三族知道、越人知道,連韓人都知道。
但是,沒有人去碰。
因為眼下人數不夠,那裏可以一個接近兩萬人的國度。擁有真正的戰士不少了四千人,可以上戰場拚命的人數,估計能達到八千,甚至是一萬人。
秦人不怕戰鬥,但也沒有瘋到以眼下手中隻有不足二百的人手去瘋狂的懟一個百倍於自己的敵人。
手上是有倭奴兵,可這些人在打惡戰的時候,未必能撐得住。
最最重要的是,若戰損過高的話,會影響到老弱的生存環境,在這裏不僅要對付倭人,同時也要與其他各民去爭更好的地盤。
越人與韓人,看到秦人都不動,他們也不想去找麻煩。
眼下知道那個大部落的人都在抓緊時間先清理周邊的小部落,以及從中原運人手過來。
白暉又把木簡放下了。
護衛在旁問道:“主上,燕人能對付得了那個部落?”
“能。”白暉很確定的點了點頭後,補充道:“燕人雖然眼前就這麼一點人手,可他們可以回去叫人過來。我的家園計劃中,就是抽出趙國齊地的燕人趙軍,若是抽出兩萬人,再加上他們回燕國帶家人過來。”
白暉沒說下去,護衛卻明白,燕人的人數會在倭島達到十萬人。
這對於燕國來說,差不多就是百分之五的人口總數。
到時候,看燕國如何應對,而且白暉的家園計劃不會停止,一直到趙國齊地的燕國趙軍沒有想與家人團圓的為止。
幾天後,樂問終於親眼看到那個目標中的倭人部落。
看這規模,樂問既喜又憂。
喜的是,這一票辦成了,來到這裏的燕人至少溫飽兩年,可是目測差不多兩萬人的部落,若是燕軍一萬在手,樂問有把握一天攻陷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