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暉的行軍幹糧。
這東西很神奇,白起已經決定親自試一試,明天不吃飯就吃這個,看一看這一塊到底能不能頂飯。
白起對於和趙國作戰,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秦國可以與趙國拚裝備、拚後勤、拚國力。依白暉這樣的作法,秦國出一分力就可以使出兩分勁來。而趙國出兩分力,未必能夠使出一分勁。
秦國眼下是唯一有國庫來配發全部裝備的國家。
趙軍隻有最精銳的那部分是由國庫來製作,大部分戰時為兵,閑時為農的士兵,武器什麼的都是自己裝備。
這些三流士兵談不上什麼裝備效率,有什麼用什麼。
曾經列國之間的舉國大戰,征召的農夫為兵,發個頭盔就算是國家富有了,大多都是一把殘破的劍,或是一根戟頭,杆還需要自己去找。
秦軍當年對魏武卒那一場大敗的河西之戰,可以說秦國把能當武器的一切都找來了,全憑一腔熱血去拚。
這樣的戰場,白起也不願意看到。
相對而言,白起更願意選擇白暉所喜歡的名為碾壓的作戰方式。
以優勢兵力,優勢軍械去打敵軍弱戰,打完就跑,非萬不得已,絕對不打硬仗。若當真需要打硬仗的時候,白起眼中的白暉就屬於不擇手段那種,把一切能夠利用的都利用上來增加自己的優勢。
看完白暉準備的幹糧之後,白起又問:“還有什麼東西。”
白暉回答道:“還有一些,但都在試驗當中,是不是裝備咱們秦軍還需要更多的數據。”
“是什麼?”
“比如軍服,背包。”
“這些有什麼特別的,有衣服穿便是了。”白起對這些有些不以為然。白暉卻說道:“這事是哥你小看了,用高粱來說吧,若是隨便找一個袋子裝上,那麼一個人可以背多少斤呢?”
白起回答:“秦軍背百斤不在話下。”
白暉再問:“那麼,若是我能讓秦軍的士兵在背負同等重量的情況下,走更遠,走更快,累的慢。那麼這個是否有用呢?”
“恩,若當真如此的話,確實有用。你給宜陽營配發的軍鞋就相當的不錯,鞋子舒服了自然走路沒那麼辛苦。”
白暉不懂人體力學,但卻明白,扛個麻袋與背一個遠行背包相比,還是遠行背包更讓人省力。
正因為白暉不懂人體力學,所以就安排人試。
這是最笨,最傻,也是最有用的方式之一。
製作不同的背包,然後安排宜陽營的士兵在越野跑的時候背上,讓士兵們來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負責加工背包的工坊則收集這些資料,然後不斷的改進背包。
麻布厚織這一項技術,白暉已經得到了非常接近後世牛仔褲感覺的厚布料,這種布料是製作背包的不二選擇。
然後給軍官的則是皮製的背包。
秦軍士兵輕裝上路是不可能的,他們需要帶武器,弓、弩、幹糧等等許多物品。
那怕有輜重營負責運糧食,每個士兵身上至少要背兩天的幹糧,以及自己一個營可以吃三至五天的糧食,按每個人平均來算就需要增加十斤的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