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況非要爭,魏冉知道荀況是想差了。
“好,是對楚國的一招良策。”魏冉不想和荀況就這點小事扣字眼,立即解釋道:“奢侈品,楚國貴族沒錢無所謂,咱們讓他們分期付款,然後加上利息,而且利滾利。”
荀況正準備再次反駁,一聽魏冉這麼說,荀況閉嘴了。
顯然,魏冉有什麼計劃。
魏冉說道:“楚國貴族他們會越買越想買,越買欠的越多。花光他們的錢,讓他們加倍去壓榨普通的楚國民眾,特別是海邊的利益,讓他們去坑那些在海邊掙錢的楚國士兵。”
荀況在旁問道:“這計策太毒,會傷及民眾的。”
魏冉這次說道:“這是良策,這是咱們秦國吞並楚國,而不是激起民間反抗的一招良策。”
“不要說什麼毒計,什麼良策,隻說這一計。繼續。”宣太後打斷了兩人關於良策還是毒計之爭。
“姐姐有所不知,這一計很是精妙。弟弟在鹹陽城嚐試過,許多人隻會計算自己每個月要償還多少錢,並沒有去核算一共還了多少錢。比如這一塊鏡子,因為明亮,價格是銅鏡了五倍以上。”
五倍,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一個數字。
一麵銅鏡都已經是尋常人家不想去想的寶物,五倍價格,許多小貴族都不敢去想。
魏冉又說道:“若是每月隻需要付五金呢?”
宣太後懂了。
尋常人根本就不會去算那些賬目,隻會考慮自己每個月能付多少。
那麼,會有許多人買。
荀況在旁問道:“會有許多人買,那麼對秦國又有何宜處。秦國大計,不是隻為這一點財貨。”
“他們會欠錢,會越欠越多。”
“若不還呢?”
若不還呢?
魏冉仰天大笑:“相國,你說呢,誰敢欠我大秦的錢。是看我大秦好欺負,還是說我大秦無人敢去討要這筆錢呢?”
荀況默默的點了點頭,這話沒錯,大秦的錢不好欠。
魏冉又補充了一句:“然後就是第二招,白暉出了點子叫集財一體。本侯投入了萬金,白氏兄弟投入了一萬九千九百金,贏氏公族聯名存入了九萬九千九百金,王上投入十萬金……”
一筆筆的數著。
荀況突然發現,大秦這一筆貪財已經有千萬金之多。
而且聽聽投錢的都是什麼人。
義渠、烏氏、林胡、樓煩一個不差的投了錢。秦**方可以說,那個將軍沒投錢都會自己看不起自己。
司馬錯老將軍投入了九千八百金。
甘陸等二流將軍都是在六千至八千金之間。
文臣之中,小部分外臣有投錢進去,秦人的臣子一個不差。
再說大頭兵。
普通的士兵都是一金、兩金的往裏投。有點爵位的沒有三十金以下的,百將都在數百金。
荀況驚問:“我,我怎麼不知道。”
“你知道,想一想,幾個月前白暉與王上離開洛邑的時候,應該有人到你府上去,肯定是問過。”
荀況一拍腦袋:“想起來了,當時說,讓大家都拿出些錢來,這些錢可以生錢。說讓本相拿出一萬金。”
“你說,你知道不?”魏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