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加長二更,月票咧?(1 / 3)

姚燕語本來以為父親會很快回信,卻不知道姚遠之在收到她的書信後經過了怎樣的猶豫。

姚閣老的信送到江寧的時候已經是二月初了,姚燕語看完書信之後便叫人許侍陽夫婦找了來,屏退眾人之後悄聲吩咐了一番,許侍陽夫婦領命下去了。

雖然皇上要的是平民百姓家的無權無勢,可下麵辦事的大臣們卻不那樣想。而且就算是世族之女進攻之前都要學習宮裏的禮儀規矩,何況平民家的女兒?所以杜雨明在把女兒的碟文呈交宗政府之後,宗政府便派下兩個宮裏出來的嬤嬤教導杜若輕每日學習宮裏的禮儀規矩。

當然,大雲朝全國一十三省,除了西南雲滇一帶沒有姑娘入選之外,連茫茫西北大草原都送了兩個異族風情的美女來。據說,三月裏先後進京的姑娘足有四千多人,景隆皇帝的妃嬪遴選一事即將在大雲帝都掀起新的**。

規矩學了一個月之後,到三月中旬時,杜若輕和杭州其他參加遴選的姑娘一起坐官船北上進京。

官船出了江浙進入南直隸,因為春旱的緣故,河道變淺,河麵上的船隻出現的擁擠的現象。江浙府給這些待選女們準備的船隻又大又氣派,也正是因為船大,所以在變淺的河道裏才更不好走。

那些小門小戶家的女兒們開始沉不住氣了,趁著嬤嬤們不在身邊的時候一個個都偷著跑去船尾看風景,又或者她們無聊的湊在一起三五成群的議論對方的衣服頭麵如何如何,或者互相擠兌,或者互相吹捧,總之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杜若輕顯然是最不合群的一個,她雖然是商戶之女,但家資巨富,從小養在深閨,跟那些小門小戶的女兒自然不同。她身上一件衣服都夠別人一家人一年的嚼用,那些姑娘們自然也不會湊到她麵前來自找不痛快。所以她的船艙裏是最安靜的。

姚雀華這幾年在庵堂裏靜修,身上的那股浮躁已經白打磨了去,加上年紀的增長也讓她沉靜了許多。

無奈這世間到處都是名利之事,庵堂也並非絕對的清靜之地,因為過了幾年清苦的生活,也被人欺淩羞辱過,她對名利的追求也更加執著了些。

她此時不聲不響隻是安靜的陪在杜若輕身邊,那是因為外邊的那些人根本不值得她去費心思。

她們跟杜若輕比起來簡直是雲泥之別,這次跟著去也不過是做一片襯托紅花的綠葉罷了,而她姚雀華自然是花枝上的一朵鳥雀,將要借此機會一飛衝天。

當然,這也是她在知道了皇上不問出身選妃嬪的事情之後才有的打算。當初她逃出庵堂不過是為了過的更舒適一些而已。

去年夏天,杜姑娘因為去江寧定製中秋節穿的衣裳,因為喜歡蟠龍山的風景便在庵堂裏住了一晚。毫無意外的,姚雀華認識了這位大茶商的女兒杜若輕。

看著杜若輕身上的華裳麗服,姚雀華隻覺得一陣陣的心酸。她的父親現在是當朝首輔,而她卻在這山坳的庵堂裏吃齋念佛,穿粗布麻衣,吃糠咽菜。

那一刻,姚雀華發誓要離開這該死的佛門淨地。於是她開始跟杜若輕聊天,說起自己的悲慘身世,說自己原本是書香門第的姑娘,因為跟著祖母出遠門遇到了劫匪,然後跟家人逃散了,後來因為馬車的馬受驚,服侍她的奶娘和丫鬟被顛下了馬車,她被馬車帶出去一段路,直接在馬車裏撞暈了,醒來後便在一個庵堂裏,就她的是一個師太。

後來為了感謝佛祖救了自己一命,她決心留下來跟著師太念經為家人祈福。

去年師前兩年師太帶著她從北方來到這座庵堂修行,去年師太圓寂了,她成了沒人管的孤兒,她也想著要梯度出家,一輩子青燈古佛,然而這邊的支持師太說她塵緣未了雲雲。

杜若輕一個養在深閨的姑娘家哪裏聽得出她話裏的真偽,而且姚雀華經曆過這麼多事之後,把那些事情編的比真的還真,同時說的時候又聲淚俱下。杜若輕早就被她說的淚流滿麵,最後離開庵堂的時候說什麼也要帶上她。

隻是庵堂戒律森嚴,姚雀華又是被關照了的,自然不能輕易離開。

姚雀華知道她想幫自己,立刻表示出萬分的感激,又說上有佛祖保佑,希望自己能早日脫離苦海。

就在杜若輕離開的第二天,庵堂裏來了一撥難民,姚雀華便趁亂偷偷地從後山出走,然後混在另一撥難民裏尋到了杭州找上了杜家的門。

杜若輕見了她很是驚喜,姚雀華抬手摘了她頭上青灰色的頭巾後,杜若輕看見她一頭烏發如瀑布般傾瀉下來時更是為她的嫵媚驚訝的倒吸一口氣。

能夠留在杜若輕的身邊,過上衣食無憂,風花雪月的日子,姚雀華很滿足。

畢竟清苦了那麼久,什麼樣的淩雲之誌也被磨滅了。如今的她,隻希望能過上從前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

杜雨明是個商人,而且是個擁有千畝茶園,享有貢茶名號的大茶商。

他聽說女兒收留了一個流浪的孤女時並沒有多想,但偶然聽說這個孤女頗有一番才華時便動了心思。

姚雀華從小就知道自己是庶女,她的生母是姚府裏身份低下的侍妾,論地位她比不上姚鳳歌。甚至姚燕語都比她尊貴,因為宋姨娘是老太太娘家的侄女,老太太素來親近娘家,待宋氏好,順帶著姚燕語的地位也比自己高。所以她從小就很刻苦,琴棋書畫樣樣拿得出手。

當然,這幾年她在庵堂裏靜修,琴和畫自然是沒有的。但棋和書卻一樣沒落下,尤其是書法那是幾年如一日抄寫經書的魔鬼訓練之後,雀華姑娘的一手好字已經自成一家了。

姚雀華淨手焚香,用心的抄寫了一本《心經》之後深得杜雨明的讚賞,之後又陪著杜雨明下了一盤棋,不動聲色的贏了他一局之後,又不動聲色的輸了一局。

杜雨明便對她大加讚賞——因為不管是輸贏,都隻是一字之差,這顯然是姚雀華有心所為。一個姑娘家能做到這樣,這份心計就十分值得讚揚。

本來,杜雨明是想把這個叫雀羽的孤女收為第六房小妾的,也真是湊巧,皇上廣選妃嬪的事情出來後,安國公府的人帶了國公爺的話來,說要力挺他杜雨明的女兒入宮。

杜雨明再三思量之後,覺得有安國公府撐腰,以他女兒的資質進宮後必定能俘獲皇上的心,皇上也是風華正茂,正宮不得帝心,他女兒若是生下皇子便是皇長子,將來的前途真是光明一片。

當然,杜雨明也知道自己女兒各方麵都好,唯一不足的就是心機不深,不過現在沒關係了,因為他麵前就有個現成的人可以教女兒嘛。

於是杜雨明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姚雀華留在女兒身邊,將來陪她進京,然後再想辦法讓她們兩個都能夠被選入宮中。又說雀羽姑娘你也是天人之姿,說不定皇上對你也會一見傾心,將來你跟若輕兩個人在宮裏便如親姐妹一樣互相扶持,外邊的事情都交給我去打點,將來榮華富貴咱們同享,豈不甚好?

這對姚雀華來說簡直是求之不得!試想天下哪個男人的權勢能比得上皇上呢?況且如果自己進了宮,憑著自己的本事會輸給區區一個杜若輕嗎?

於是,自以為算盤打得很好的杜雨明和一心想要擺脫現狀把權勢握在自己手裏的姚雀華就這麼愉快的達成了協議。

然後接下來姚雀華便開始陪著杜若輕一起重拾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美好,之後又跟著宮裏的嬤嬤學習後宮的禮儀規矩,再然後她便以杜若輕的貼身侍女的身份和杜若輕一起上了進京的官船。

直到今晚因為船隻擱淺,停在了這個不知名的小碼頭旁邊。

船上的供應有限,晚飯是簡單地兩菜一湯,每人一碗白飯。杜清若的丫鬟雪芽悄悄地拿了二兩銀子給船上的廚娘送了去,廚娘又給她們的食盒裏多加了兩個菜。

有銀子就是好啊!姚雀華一邊吃飯一邊默默地感慨。

飯後,姚雀華陪著杜若輕在船艙裏練琴,姚雀華的琴藝經過這段時間的練習已經恢複了之前的嫻熟,叮叮咚咚的琴聲飄出船艙飄出很遠,連蘆葦蕩裏的水鳥們也聽入了迷。

幾個黑影從蘆葦蕩裏一晃而過,片刻後,幾艘船上都傳來了尖叫聲:“有強盜——”

姚雀華心裏一緊,指上琴弦‘嗡’的一聲斷了。

“姑娘小心!”雪芽在黑影從窗戶裏跳進來的時候,上前把杜清若推到了身後。

“你們……”姚雀華尚未反應過來,已經被一記手刀砍暈了。

……

再次醒過來的時候,姚雀華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丟在一堆柴草裏,四周破敗不堪,看上去是一座荒廢的廟宇。而她的周圍橫七豎八當著幾個黑衣大漢,許是昨晚搶劫累了,這些人各自抱著自己的兵器睡得正香。

姚雀華醒來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逃跑。隻是她剛動了動,還沒站起來,旁邊的一個大漢便睜開了眼睛,冷冷的看了她一眼,問:“幹嘛去?”

姚雀華立刻就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咧著嘴笑了笑,說:“腿麻了,緩一緩。”

幾個大漢陸續醒來,大家全都是一身泥一身土,各自從懷裏摸出幹糧來吃,但卻沒有一個人理會姚雀華。姚雀華看一眼那些髒兮兮的饅頭麵餅什麼的也沒什麼胃口,幹脆閉著眼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