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專寵(2 / 3)

安國公府有兩個皇子外孫,一個恒郡王現在還在皇陵守墓,另一個七皇子已經逐漸的長大成人。

七皇子雲瑞今年十六歲,景隆皇帝繼位之後,他因為未成年,所以沒有出宮獨居,而是跟著他的母親謹太嬪住在萬壽宮裏。一起住在那裏的還有素太嬪和雲玨。

那些沒有子女的先帝妃嬪本來也可以在萬壽宮裏安度晚年的,隻是沒了丈夫和兒女的妃嬪猶如風中殘葉,在宮裏生活更是生不如死。所以不到兩年的時間年紀大的熬不過去死了,年輕的便削了頭發去了慈心庵出家了。

林素墨的兒子已經封了郡王,而且她也不是個多事兒的人,所以住在萬壽宮西偏院裏也算安穩。而謹太嬪卻隨著兒子越來越大,漸漸地不安分起來。

其實她和安國公府的一舉一動都被皇上看在眼裏,不過皇上有很多要緊的事情要忙,他們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皇上不屑計較罷了。

其實景隆皇帝真的是一個能容人的皇帝,先帝和蕭帝師的眼光不會有錯。隻是再大度的人也有逆鱗,想要被容忍,就不能去戳那片逆鱗。

進入七月,北方的雨隻見多不見少,三天一小場五天一大場,各處農莊且不用說了,帝都成裏也到處都是積水,很多百姓的老房子被衝塌,拖兒帶女的住進了朝廷在城門外臨時搭建的避雨棚裏。

景隆皇帝的心情一天比一天煩躁,婉嬪懷孕帶來的那點浮光再次被濃雲遮住。

乾元殿裏,陰沉的天光帶著水意透過明淨的玻璃照進來,景隆皇帝陰沉著臉把手中的一本奏折摔到炕幾上,鬱悶的靠在靠枕上一言不發。

一個伶俐的小太監不聲不響的從外邊進來,在榻前躬身而立。

“什麼事?”景隆帝沉聲問。

“回皇上,奴才剛才去婉娘娘那邊送東西,看見一個宮女從娘娘的宮裏出去,瞧著背影像是謹太嬪身邊的人,便悄悄地跟了上去……”

小太監越說,景隆帝的臉色越是陰沉,小太監說到最後被皇上的臉色嚇得說不下去了。

“說!怎麼不說了?”皇上雙眸充血,狠狠地瞪著小太監。

小太監嚇得腿一軟立刻跪在了地上:“奴才就看見這些,別的就不知道了。”

“好,好!很好!”景隆帝連著叫了三個好,目光陰沉,臉上的殺氣是從來沒有過的濃烈!

乾元殿裏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跪了下去,一個個趴在地上大氣兒不敢喘一下。良久,景隆帝的怒氣終於被壓製下去,平靜的目光深不可測,聲音也淡的出奇:“張隨喜,叫姚遠之來見朕!”

“是。”張隨喜答應一聲,轉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小太監。

“你看他做什麼?朕讓你去!你個狗奴才膽子越來越大了!連朕也指使不動你了嗎?!”

“奴才萬死!”張隨喜嚇得魂飛魄散,一邊往外跑一邊想著這下天要塌下來了!

景隆帝見到姚遠之後,陰測測說了一句話:“朕要辦安國公。姚閣老你去想辦法。”

“……”姚遠之一怔之後,便跪下去叩頭。

內閣雖然有一定處理政事的權力,但這權力也是皇上給的。皇上要辦安國公,姚遠之又能怎麼樣?

更何況安國公仗著扶持先帝登基有功,在朝中逐漸做大,不但早就把持工部,甚至連戶部,禮部以及吏部也都有他的心腹。別的事情不說,單隻這三十來年雲都城的土木建設一事,他從中漁利多少?護城河是多麼重要的存在,安國公世子爺都敢把手伸進去。

如今帝都內外陷於水患,有一半兒是老天爺造成的,另一半兒便是安國公府做的好事。

皇上要辦安國公是早晚的事兒,隻是姚閣老沒想到這麼快,婉貴人剛有身孕,姚遠之還以為皇上會等婉貴人生了之後再動手呢。不過都無所謂了,何時動手是皇上的事情,怎麼把事情辦漂亮了才是他這個首輔大臣應該思考的問題。

有了姚閣老的運作,三天之後的早朝上,吏部尚書帶頭彈劾工部在帝都土木工程上偷工減料,中飽私囊,並且直接拿出了有力的證據。

工部尚書本要自辯,刑部左侍郎孫寅立刻彈劾工部尚書瀆職,和王公大臣狼狽為奸。

於是文武百官被震驚了——感情工部的事兒不是重點,重點是某位王公啊!

曆年來跟工部關係深厚的王公隻有一位,那就是安國公。

於是在皇上的有意縱容下,大臣們彈劾安國公的奏折如雪片一樣的飛進了內閣。

姚遠之根據這些奏折整理出安國公九大罪狀,諸如貪汙,受賄,買賣官爵,欺壓百姓強占良田,因為幾幅古畫迫人性命,包攬訴訟,褻瀆律法等等各種罪狀幾乎都有了。而且必不可少的一條就是暗中扶持宗室子孫謀奪皇位。

姚遠之當初看到這一本彈劾的奏折時,著實猶豫了一把。他知道這一條大罪最能打動皇上的心,謀逆不需要真憑實據,隻要莫須有就足夠了。

可這一條捅上去,恒郡王定然會跟著遭殃。

景隆元年,聖祖爺陵寢塌陷,恒郡王奉旨前往皇陵監督修繕聖祖爺的陵寢,經過大半年的功夫,聖祖爺陵寢修繕完畢,後又經過去年的雨季,完全沒有出現漏水滲水的現象,可以說修繕工程做的很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