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就不怕得罪君子(1 / 2)

經曆了宛城一路,真正入了府衙後,皇甫嵩看向馬子建的目光便大不相同了。

甚至,分列入座後,皇甫嵩還直言道:“秦都尉勿怪,某奉皇命征討叛逆,自當小心行事。之前傳聞聽你在江夏便驕縱手下,收複宛城後又自封太守,難免要對你慎之又慎。此番見宛城氣象,才知一切皆為謠言。大漢有你這等上馬可討賊、下馬可理民的能臣,當為百姓之福!”

說罷這句,皇甫嵩竟然直接站了起來,對馬子建深深施了一禮。馬子建也連忙起身,恭敬還上一禮,謙虛了兩句。

就這麼一個舉動,馬子建便又一次被皇甫嵩的為人所折服。他身居高位,卻居功不傲,還這般重視下屬,當真是那種可讓忠貞之士甘願為之赴死的名將。

而皇甫嵩這麼禮賢下士的一番舉動,也讓整個大堂的氣氛緩和了不少。大敵當前,此番出席的文武,自然要商議一番如何平定中原黃巾叛亂。

不過,就在皇甫嵩準備軍議的時候,一旁又有人有些不忿地望了馬子建一眼,開口道:“秦都尉討賊理民之功,自當有所嘉獎,此事我稍候便會與皇甫將軍、朱將軍共上一封表章。然在此之前,還有一事,務必請秦都尉給老夫一個解釋。”

馬子建剛笑起來的臉,登時便冷了下去。換成誰,一次又一次被人如此質疑,心情都會很不爽的。更何況馬子建前世還是生活在那種人人平等的時代,這些人一出現便是一股子揮灑不掉的、陳腐的上位者姿態,自然讓馬子建更加不爽。

這一次,那人沒有身穿甲胄,而是一副文士的裝扮。而且,這人還身量頎長、相貌堂堂,屬於這個時代的寵兒。要知道,漢末三國時代,長相也是很重要的。隻不過,馬子建看這人,上來便從那人剛棱削瘦的臉龐上,看出一股子明顯的刻板和固執。

當這人繼續開口後,更讓馬子建更是怒火上升,因為這人竟然直接問道:“蘇代、貝羽、趙慈三人,究竟是如何死的?”

馬子建終究不是泥捏的,即便他很想盡快融入這個時代,但時日尚短,他也根本沒有那些尊卑理念。當即便咬著牙,麵色不善地回了一句:“無可奉告。在下唯一能說的,便是這三人死有餘辜!”

這話一出口,滿堂氣氛登時再度緊張起來。尤其韓嵩、韓信、黃忠、文聘許慈、李嚴、鄧羲等人也都對那人怒目而視。就連一旁的曹操,也忍不住變了臉色,羞惱那人節外生枝。

而挨著曹操而座的一員武將,更是拍案而起道:“孟德早有來信,那蘇代、貝羽、趙慈三人魚肉百姓,還率眾侵奪難民賴以生存的屯田,罪大惡極。這等惡徒,管他們是怎麼死的?”

“鮑鴻,你放肆!”那人被這鮑鴻武將一吼,也不見多動怒,隻是再度以著他那刻板的聲音說道:“那三人罪行,我早在入宛城之前,便派人查明確有此事。秦都尉所言不差,這三人死有餘辜!”

‘唔?’這個變數一出來,讓馬子建感覺十分別扭:這人,特麼的神經病吧?既然你也認為那三人死有餘辜,那你還問個狗屁?

然而,令馬子建想不到的是,這人還真是不屈不饒,接著又說道:“我隻是想知道,這三人究竟如何死的?若是他們征戰黃巾而死,也算死得其所。可若是討賊當中,被秦都尉暗箭殺死,那便不可同事而語了。”

馬子建壓著心頭的怒火,不由又多問了一句:“依尊駕所言,這三人該當如何?”

“漢律六十篇,律令合計三百五十九篇,這三人不論所犯何罪,皆有律可依。”

“如尊駕所說,我得知三人罪行,便該率三千步卒持律抓捕這被七千餘眾護衛的三人?”

“你與這三人兵力懸殊,自當通稟我等。”這人不理馬子建的譏諷,反而一本正經地瞎說。

聽到這回答的馬子建,已經不願跟這種神經病多說半句話了。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人明顯就是被封建思想毒掉了腦子的傳統士大夫,還是死不開竅的那種。

他的話,不能不說沒有道理,甚至還是維係封建統治威嚴的一種正確做法。不過,真按他那麼做,宛城的百姓,早就被這三人逼反了。而且,說不定馮越也會借著百姓的反叛,再度攻入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