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賈詡之計(1 / 2)

“這王匡,怎麼跟那個韓遂一樣了?”董卓當然記得韓遂,可問題是,河內王匡和金城韓遂八竿子都打不著邊。

或許,聰明人就跟聰明人一個頻道。在董卓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一旁的李儒已然會意,開口向董卓解釋道:“太師,軍師之言,非是指王匡此人,而是指當年美陽一戰!”

“當年,韓遂詭計層出不窮,處處牽著我們的鼻子走,致使我軍疲於奔命。”李儒細細琢磨,邊思邊開口道:“而如今,這王匡也算神出鬼沒,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令我等在此為其焦頭爛額。若要以這等情形來看,這王匡還真如當年韓遂。”

“軍師,郎中令之言然否?”董卓想了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果然,賈詡抬起眼皮,又緩緩說道:“既如此,太師還記得韓遂當初是如何敗的嗎?”

“當年記得!”董卓還是聽不懂賈詡到底什麼意思,但當年之事,他可是真真正正學了不少,自然記得一清二楚:“當年,正是我等同蕩寇將軍輕襲羌胡後方,斷了羌胡大營糧道。進而才使得羌胡軍心大亂,最終裏應外合大敗韓遂。”

“不錯。”賈詡念叨著,好像回憶起當初的往事一般:“當年太師何其睿智,知韓遂雖詭計多端、處處令我等疲於奔命。然他卻終究不過一部之力,將軍斷其糧道,瓦解韓遂與羌胡大營關聯後,便輕易擊潰。怎麼到了今日如此相似的情況,太師反而糊塗了?”

“軍師的意思,是說這王匡雖然厲害,可終究隻是關東群賊當中的一員。倘若我等一舉給予關東群賊重創,王匡他縱有滔天之能,亦然束手無策?”

賈詡話說到這裏,董卓終於明白過來,不由大喜過望,深深對賈詡一禮道:“軍師果然慧眼如炬,隻是一番言語,便勝十萬大軍!”

見董卓都向賈詡行禮了,那些將軍們縱然心中再不願,也不得不學著董卓的樣子,對賈詡行禮。可是,他們心底裏卻對這個軍師有了一個評價:馬屁精!誰不知道,當初擊敗韓遂的可是蕩寇將軍周慎,董卓那時候隻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麵吃灰的……

然而,他們鄙夷的同時,心中也不由升起了一絲懊惱:怎麼人家就那麼聰明,那麼會說話!明明這老家夥的意思就跟李儒、皇甫嵩一樣,勸董卓不要一意孤行。可人家隻是婉轉一下,非但立時讓太師心悅誠服,更高興地不得了。

自己,怎麼就沒有那個智商和口才呢?

不過,就在所有人都羨慕嫉妒恨的時候,誰都沒有發現剛才的秀兒美女,這時候卻狐疑地看著一臉激動的董卓,輕聲喃喃自語道:“主人,當初那個蕩寇將軍分明就是您自己,為何您連這等事兒都還需義父提醒?”

“軍師,既然你也不讚同刻意針對那王匡。那如今之勢,我等又當如何?”得計的董卓,這時候也沒有注意到秀兒,隻是更加一臉真誠地再度向賈詡問計。

“既然說到了往事,那我等便不妨以古事喻今時。”賈詡伸出了一隻手,秀兒見狀,急忙上前攙扶起賈詡,來到沙盤圖前。眾將讓位一方空位後,賈詡才環著關東群雄一片勢力言道:“太師,如今之勢,可曾像當年钜鹿之戰?”

“钜鹿之戰?”堂中武將一聽這個,頭都開始大了:他們這些刀頭舔血的將軍校尉,大部分都是連字都不認識的家夥。包括董卓,雖然出身土豪之家,但他從小便不喜書文,十幾歲便到了塞外羌胡部落廝混。

這樣的董卓,又怎麼可能知道秦末時的钜鹿一戰?

然而,就在李儒準備開口替董卓解釋的時候,卻見董卓十分自然地便開口回道:“钜鹿一戰嘛,老夫自然清楚。當年被譽為秦朝最後一輪明月的名將章邯,在钜鹿一帶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可章邯卻圍而不攻,隻以邯鄲為餌,欲吸引各地反秦義士彙聚,準備一舉殲滅,徹底絕了反秦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