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煞3(2 / 2)

我默黷爬到自己的上鋪,開始閱讀買回來的兩本小人書裏麵的內容。

好不容易捱到了中午,雖然今天學校不上課,且大半學生也已回家,還未返校,但學生食堂仍會供應飯菜。盡管此時我並不感覺饑餓,但為了盡可能多捱一些時間,所以我還是拿起自己的洋瓷飯碗和金屬湯匙(雖然是湯匙,但我們並不是用它來喝湯,而是將之當做筷子使用),打算吃完飯後再去教室作畫。

出了男生宿舍大院,再經過一個臭氣熏人的廁所,就到了一個院牆前。院牆下有個隻有門框卻沒有門板的小門,走出這個小門,就是一條鄉間土路。

這條鄉間土路雖然是條公路,但平時很少見到什麼機動車通行,所以學生們完全沒有橫穿馬路的顧慮和概念。

學生食堂就在這條馬路對麵,而在馬路兩邊,照例有一些住在附近的居民,背來了自己做好的菜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古話似乎永遠適用於每所學校周圍的居民。

這些前來賣菜的人不是居住在場鎮上的居民,就是住在學校附近的菜農,這些人對於學校的作習時間,甚至比學生還要清楚!

每天早、中、晚三餐時間,他們都會提前在家裏做好一兩盆菜肴,並趕在飯點時間彙聚到這條馬路的兩邊,放下背篼,取出盛有菜肴的盆子,將菜盆放到地上,然後蹲下來,或者坐在自備的小凳子上麵,等候學生們前來光顧。

盡管菜的品種總體上不算少,但因為季節原因,難免會有一些雷同的菜肴。

不過,就算菜一樣,甚至做法也相同,味道卻會因人而異。

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一年,但那時吃飯的場景仍記憶猶新!甚至連價格也還記得:

葷菜每份兩角錢,素菜每份五分錢,而像豆腐這種介於葷素之間的菜,則定價為一角錢一份。

這些賣菜的人,除了少數人隻收現錢外,絕大多數人都不介意學生使用飯票和菜票。

不管什麼菜,份量均相差無幾,都是用飯勺子給你來一勺子。

有些人為討學生歡心,以便多爭取到一些回頭客,會在一勺子之外,再酌情添一點點。而有些人則顯得比較小家子氣,舀了一勺菜後,決不再添一丁點,哪怕學生開口叫添點也往往不予理會。

因為今天是星期天,所以來學校賣菜的人比平時要少幾倍。平日公路兩邊,地上擺滿了盛有各種菜肴的菜盆,而今天卻隻有五六個人,七八樣菜。

我打好飯菜,就站在公路邊,胡亂吃了中飯後,因為心係畫展的事情,所以懶得去河溝邊洗碗了,而直接拿著沒洗的碗和湯匙去了教室。

本來我有點擔心喻川還在教室裏畫畫,但我走進教室後,卻見教室裏靜悄悄的,空無一人。

雖然我很好奇喻川的畫作完成情況,但怕對方其實並沒有離開,而隻是去上廁所了,所以我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沒有去偷看喻川的課桌下麵是否放有畫稿,徑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白紙和圓珠筆,開始畫起來。

因為沒有用鉛筆打草稿,而是直接用圓珠筆在這麼大一張白紙上麵作畫,所以難免有些地方比例處理得有一點失調,但總體而言,我對自己的畫作還是比較滿意。

如果您覺得《驢友物語》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