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李戩終於回到闊別半年之久的長安。
一回到府中,先是抱起快兩歲的兒子逗弄一番,惹得他哇哇大哭後,便迫不及待的拉著賀蘭雲蘿,前往房中聊聊人生。
第二日,李戩便召集所有留在長安的高層官員,商議處置新近收複的大片疆域。
麵對突然間多出的近千裏方圓疆土,眾人一時間也感到十分棘手。其原因便在於土地遼闊,而治下人口卻沒有那麼多,可以用於遷徙安置。
如今征北軍治下的百姓,隻有兩百多萬人。絕大部分都聚集在關中之地,此乃根基所在,不可動搖。
至於上郡,寧夏郡等地,正處於大開發當中,同樣需要大量的人口,亦不可輕動。
而新得的北方之地,經過這幾年的征戰廝殺,此地人口已經所剩無幾。待到征北軍拿下此地,期間收服的附屬部族,再加上俘獲的數萬鐵弗部眾,整個北方竟然隻剩十餘萬人,銳減一半之多。
人口不足,則錢糧難聚,統治無力。駐守北境的駐軍供應補給,便無法依托周邊來解決。漫長的補給線,將給征北軍帶來沉重的負擔。
更讓人擔憂的是,塞外還有一個可怕的強敵,一旦爆發大戰,僅靠一萬駐軍是遠遠不夠的。
關中據此千裏之遙,根本就鞭長莫及。唯有征召周邊各地兵源,方能迅速增援,填補戰力,以待後援。
故而,想要讓北方之地長治久安,遷徙人口是唯一的選擇。
“主上,屬下以為,或可從各地按照一定比例,抽調部分人口,遷徙北上。如此一來,便不會影響各地人口穩定,又能充實北方人口。“
李戩聞言,不由微微點頭,頗為讚同秦無害的建言,此雖非上策,卻勝在穩妥。
“主上,秦大人所言,屬下以為有兩弊。”這時,張崇霍然起身,“其一,治標不治本,整個關內人口僅有兩百萬,如今各地皆有人力不足之患,所分又能幾何?最多隻能三十抽其一,亦不過五萬人之多,於廣闊的北方,不過杯水車薪罷了。”
“其二,百姓皆念故土,豈肯背井離鄉?若是強製驅離,必然生怨。一旦亂起,北方如何能穩?”
眾人聞言,不由紛紛點頭認同。關中經曆匈奴之亂後,人口大減,東部三郡可謂百廢待興。
更何況,經過眾人的努力,百姓雖說不能衣食無憂,但也已經安置妥當,有房有地,正是重新開始之時,誰還願意遷往更加苦寒的北方去?
秦無害微微瞥了眼張崇,沉聲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若是事事顧忌,豈能成事?況且北方並不是處處苦寒,昔年秦漢設朔方,九原等郡,滋生人口數十萬,時人稱之為新秦中。那些百姓去後,未必不如往昔。“
“至於關中人口不足,我自然知曉其中的難處。可北方之地乃我關中屏障,不可不用心向我征北軍的關中之民。即便隻能抽調十萬人口,亦可為北方根基。再從周邊州郡招攬流民,作為補充,假以時日,北方必然能夠繁盛起來。“
秦無害的話,同樣讓眾人覺得在理。北方初得,民心未附,單單依靠征北軍震懾不臣,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