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乾符五年,即公元878年,唐朝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這場以農民為主的起義如風卷殘雲一般波及全國,加速了大唐帝國滅亡的步伐。由此,唐朝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大分裂時期,大唐帝國也沒有逃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曆史規律。“黃巢起義”爆發後的第六年,公元884年,黃巢被李克用等人所殺,但黃巢的死並沒有讓戰亂結束,反而成為更加動亂的源頭。
一
黃巢死後各路勢力你攻我伐,朝廷的軍隊,各路諸侯軍隊,地方農名軍,還有外藩軍隊,彼此間打的不可開交。今天你聯合朝廷攻打我,明天我又拉攏其他藩王攻打你,整個國家烏煙瘴氣,戰亂不斷。此時就在徐州彭城,一戶普通的人家誕生了一個男嬰,男嬰麵色紅潤,哭聲洪亮。父親叫李榮,性格溫厚,是個信佛之人,人稱“李道者”。平常喜歡出入寺廟,然而生在亂世,想安安靜靜的修行也是一件不易的事,男嬰還沒開口叫爹,李榮就下落不明了,很多人說他在戰亂中死去了。男嬰的母親劉氏帶著他艱難度日,在那個兵連禍結的年代,孤兒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連續的戰爭讓徐州百姓已無法生存下去,在孩子兩歲時,母親帶著他加入了逃亡的隊伍,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注定要過苦日子,男嬰從出生到現在就沒有吃上幾口太平飯,幾年下來,娘倆不是在逃亡的路上就是隨時準備著逃亡。。
“奴兒,快跑!”突然母親大喊。隻見身後有一對人馬在亂殺無辜,不時有人倒下,發出“哎呀”的慘叫聲,這種場景難民們已見得許多,大家邊跑邊喊著“快跑,快跑”!隻要能活命,也不在乎去什麼地方了。就這樣,這群難民逃到了淮河一帶,最後流落到了濠州(今安徽鳳翔一帶)。長期的顛沛流離和擔驚受怕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再加上生活貧困,終於把這位可伶的母親擊垮了。
在到達濠州不久,母親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狀況,最牽掛的還是自己的孩子,她想“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活下去,哪怕是送人甚至賣掉也行,隻要能有口飯吃,孩子就有活下去的希望,讓他跟著大家繼續逃亡自然不行,沒親人照顧的小孩定是凶多吉少。”可母親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安頓孩子,她有點絕望了,伸著頭四處張望,到處是難民,不知該怎麼辦。突然,她眼睛睜大了,一下子來了精神,因為她想起來一件事。記得剛到濠州時,一群人逃難經過一個寺廟,雖然沒有記住寺廟的名字,但她清楚的記得寺廟的位置。於是她拖著虛弱的身子帶著孩子艱難地找到了那個寺廟,這時母親盯著寺廟看了看,隻見寺廟大門寫著“開元寺”,她心裏想著“孩子隻有留在這裏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於是她敲響了寺門,很快寺裏的主持出來了,她哀求主持收留自己的孩子,並向主持講述了母子的苦難經曆。主持聽完後十分同情母子的遭遇,念了一聲“阿彌陀佛”答應了她,母親千恩萬謝地磕著頭,嘴裏不停地念著“謝謝大師,謝謝大師”。母親的心終於平靜了些,不管怎樣,孩子總算有個活路了。臨走時,孩子哭喊著“娘,別走”,母親蹲下身子對孩子說:“奴兒,別哭,記住娘的話,好好聽師傅的話,好好活著。”她聲音很小、很虛弱,但語氣很堅定。孩子很懂事,他知道母親是為了自己好,母親也是迫不得已的,看著母親慢慢走出寺門,看著母親漸漸遠去而模糊的背影,孩子不停的抹著眼淚,但沒有再哭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