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江淮一帶,楊行密與朱溫正廝殺的如火如荼。有一天,一支軍隊進入濠州正好路過開元寺,走在前麵的是一小撮先頭部隊,一個儒將裝束的年輕頭領突然喊了一聲“停”,並對身邊人說道:“先在這裏休息一下。”然後他從馬上下來,在寺廟周圍仔細地環顧了一番。這時一支大隊人馬趕到,隻見軍旗高高飄揚,軍旗上繡著一個大大的“楊”字,一個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將軍騎馬走在軍旗的正前方,此人就是楊行密。他前麵兩側,是精神抖擻但警惕性很高的兵士,看得出來,這是一支軍紀嚴明,有著較強戰鬥力的軍隊。

此時的楊行密已是淮南節度使,他本名楊行湣,本出自江淮群盜,由於為人豁達大度,做事極講義氣,參加農名起義後很快在軍隊裏小有威信。後來投奔淮南節度使高駢,高駢很欣賞他,就把他的名字“行湣”改為“行密”,說來也怪,自從改了名字後,楊行密的運氣就好的不得了,一路升遷,在高駢被殺後,楊行密就做了淮南節度使。

“大人,這是開元寺,我們不妨先在這歇息一會再走吧。”年輕頭領對楊行密說道,這個頭領就是楊行密手下幕僚——徐溫。他是最初和楊行密一起起兵的三十六個英雄之一,很得楊行密信任。

“嗯,好吧,那就在此稍作休整。”楊行密說道。

徐溫帶著楊行密等一行人走進了寺廟,寺廟裏麵很蕭條,房舍很破舊,這是長期戰亂的結果,住持早已等待迎接。

“大師,我等多有叨擾,還請大師見諒。”楊行密對住持抱拳施禮。

“將軍多慮了,將軍光臨鄙寺,乃是與佛有緣,將軍請。”住持請楊行密到大廳坐下喝茶。

“聽說將軍進入濠州城後,嚴令屬下不得打家劫舍,不得隨意搶奪百姓財物,兵士秋毫無犯,真乃濠州百姓之福啊!”

“大師過獎了,我等都是窮苦出身,起兵也是被逼無奈。”

“如今兵禍連接,百姓身處水生火熱中,將軍能興義師,行義舉,乃英雄之舉啊!”住持感歎道。

“大師您過譽了,能讓百姓有口飯吃,免遭塗炭,保一方平安,是我等分內之事。”

倆人相談甚歡,這時一個小和尚端著茶過來了,他先給客人端上茶,最後給自己的師傅端上茶,動作不緊不慢,很有分寸,絲毫不怯生。

“師傅,請問還有什麼吩咐嗎?”小和尚問道。

“你先下去吧,有事為師自會找你。”

楊行密著著小和尚,隻見他兩眼炯炯有神,雖長得清瘦些,但說話聲音洪亮,身上透著一股勁,絲毫不膽怯,楊行密一直盯著他走出大門。

“大師,這位小師傅是?”

“哦,他叫彭奴,彭城人,很小便沒了爹,去年隨娘逃難至此,他娘在病重時將他托付於老衲,不久便去世了。別看他才7歲,可生的機靈,手腳勤快,做起事來井井有條。”一提到這個小徒弟,大師就娓娓道來,顯得特別高興。

楊行密沉思著沒有接話,眾人都很疑惑,這時住持問道:

“將軍可有心事?”

“大師,”楊行密施禮道,“我有個不情之請。”

“不知將軍有何煩事?”

“不瞞大師,您這徒弟我看著就喜歡,可能這就是佛門說的緣分吧,我想收他做義子,不知大師能否割愛。”聽到楊行密突然提出這個要求,大師沒有立即表態。

“是我太冒昧了,還請大師海涵,如果大師不舍得,我也絕不勉強。”

“哎,如今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不瞞將軍,開元寺如今沒有什麼香客了,全靠著濠州城的鄉紳接濟才勉強維持。既然你們有緣,況且將軍賢名早已遍及淮南,能得到將軍的收留,於他也是一個好去處,老衲自然不會反對。”。

“那多謝大師成全。”楊行密高興地施禮道。

於是住持把彭奴叫到身邊說了一會話,像是在囑咐什麼事,隨後彭奴跪在楊行密麵前叫了一聲“義父”,楊行密高興地把他扶了起來。幾個人又聊了一會後,彭奴含淚向師傅磕頭告別,就隨楊行密離開了開元寺,從此開啟了激蕩而傳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