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學前的那個暑假,小鮮肉沒有像同學那樣開始出去打工,他反而是還在念自己有興趣的書籍,他開始思考到底想要怎樣的大學生活,他覺得在大學前一定要做這些事,就算花一整個暑假的時間都是值得的。
在進入大學以前閑得發慌,該做些什麼?
小鮮肉的心裏有種感歎,似乎有許多朋友還沒有意識到,這恐怕是人生最後一個長假了。
當高中一畢業,身旁相處的同學很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了,無論國小國中高中都是;當一畢業,平常熟悉的高中校門再也不會敞開了;當一畢業,福利社那些便宜的食物就再也吃不到了;當一畢業,平常熟悉的籃球場,揮汗歡笑的操場就不會再經常路過了。
那時才會真正意識到,原來罵了數年的學校,竟然會是最想念的地方。這一分別就是一輩子不見了。
大學跟高中有什麼不同?
首先不會再有長假,除非打算人際自殺,完全沒有規劃的過日子,當然這也是一種選擇,如果自己想要的話。
大學長假有一堆活動要參加,就算沒活動也得準備證照考試,待在實驗室裏趕專題,像這樣的長假,直到工作退休,不會再有了。
會發現原來國高中老師有多麼可藹可親,要在大學能遇到一個教學認真的老師有多麼的難得?國高中老師,尤其是班導師盯得很煩?大學導師呢?一學期見到一次就不錯了。
對於多數大學教授,教學不會是最重要的,因為考績甚少影響。研究才會是關鍵,教學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無所謂,研究做不好就解聘再見了,教授會注重哪一個?非常認真於教學,重視學生的教授,真的非常的難得。
課業念不好?很簡單,當掉不就好了,難道還缺你一個學生嗎?
人生的天真青澀時光,在高中就準備結束了,當做錯事情的時候,再也沒有這麼容易被原諒,黑掉永遠比洗白更容易。
大學在一年級後,大多科係的人都是各自選課,再也不會有如國高中那樣整天待在一起,要被邊緣化太容易了。
尤其是在大係,甚至不用被討厭,隻要默默都不出聲就能輕易做到。很多同係同班四年,到畢業都互不相認識,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討厭一個人,隻需要憑傳言跟印象就夠了。
以為高中考上大學,競爭就結束了?大學任由玩四年?
錯,大學才是競爭起跑槍剛響起的時候,九成九的校係都是沒有保證前途,不管拿的是哪間學校,多熱門科係的畢業證書,在沒有能力當作後盾的情況下,都隻會是壁紙。
高中相比之下反而輕鬆多了,把考試分數考高就沒事,考試有固定的範圍。大學大部分都是原文書,開放式的申論題,一次考試可以考兩三本書的範圍。讀不完?學生的問題。考不好?自己解決。超出範圍?什麼是範圍?能吃嗎?
覺得高中平均六七十分很低?大學某些考試拿二三十分就要偷笑,全係一半、三分之二被當很正常,全係被當都時有耳聞。
成績考高就好了?錯!
研究所跟企業一樣看社團,看背景,看比賽,看證照,看語言證明,成績顧好隻是基本而已。
由你玩四年?大概在玩完第一年,就要去軍營或重考班報到了。
要認清社會的殘酷,對年輕人無情的事實,把公主王子病忘在家吧。犯錯,沒有人有責任義務告訴你錯,背後捅你輕鬆得多。最後等到受不了選擇離開,還會送花給你,說他很遺憾。
防人之心永遠不可無,就是教授陷害學生,把學生辛苦結果搶走,或者壓榨學生當廉價勞工,故意不給畢業,都時有所聞。再也沒有人幫助是應該的,若不懂得珍惜,將會輕易的失去一切。
不要輕易去得罪人,不要生氣就直接表現出來,可以不把所有人當朋友,但千萬不能把一個人當敵人,至少可以當同學,否則永遠不知道自己究竟死在那裏?
想當獨行俠也要顧人際,得學會刻苦,憑聰明就能應付大學課業的是鳳毛麟角,大多也是騙人的。得學習謙卑,因為這世界上永遠都天外有天,就算是天才一換領域就什麼都不是。
得學會不在乎,所有人都在乎會逼瘋自己。得學會積極,默默不是謙卑,是葬送機會,不表現當然推定沒有能力。
小鮮肉即將到外地去念書了,大學這一去就很難回家鄉了,大學、研究所、工作都很有可能在外地。小鮮肉現在隻想多多地陪家人和同學,多抱抱父母,多找朋友聊聊天。
這一去,無論家鄉、無論朋友、無論家人都將不會再是記憶中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