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王?
誰?
豫王府來人跟她有什麼關係?
碧羅觀察著她的神色,有些心焦又不敢表現出來:“我聽大小姐說他在蘇府赴宴之時,遇了刺客,三小姐,此事可同你有關係?”
蘇向晚原本正在想著豫王是什麼人物,聽了這話差點驚得回不來神,猛然之間也想起了劇本裏的這號人物,冷汗驀地就落了下來。
若說周姨娘是本劇宅鬥線對付女主的大反派,那豫王就是本劇主線跟男主爭鬥的大反派。
豫王名叫趙容顯,是前太子殿下之子,大梁國如今是趙氏家族,皇帝是當時的三皇子趙衍,當時太子是嫡皇子趙徹,兄弟兩個一母同出互相扶持,恰逢後來敵國掀起戰爭,嫡皇子趙徹主動請纓出戰,三皇子趙衍隨戰出行,結果因為三皇子一時魯莽行事,中了敵軍詭計被俘,太子殿下為了救他出來中了毒箭,雖然那一戰打贏了,但是太子殿下命也沒了,也正是因此,後來三皇子登基做了皇帝之後,一直心有內疚,對太子殿下的遺孤多有照拂,當然這也是因為當年三皇子對追隨太子殿下的臣下承諾,等到來日孩子長大,就把皇位傳給他,以此來補償他對太子殿下的愧疚。
曆來這種事大家心照不宣,三皇子當年為了得到支持上位還是真心說的這話,誰都不能保證。
但梁帝自小便將豫王接入宮中養育,十分縱容,看樣子倒是真心實意的想把皇位傳給豫王趙容顯,所以這件事在大梁國一直都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
可梁帝看著有這個意思,但卻遲遲沒有封太子。
梁帝膝下六個兒子,且個個聰明伶俐,其中以嫡皇子趙昌陵最為突出,也就是本劇男主臨王。
他跟豫王年紀差不多,又頗有才能,身為嫡皇子,母族也有一定的勢力,自然是不可能乖乖地把皇位拱手讓人,勢均力敵之下必有皇位爭鬥,於是眼下朝中擁護豫王為一黨,臨王為一黨,梁帝一方麵想信守承諾,一方麵又是自己嫡親的兒子,又涉及到朝堂製衡,也為難得緊。
本來皇位便是能者居之,沒有說非要給誰的,尤其是比起深入人心備受愛戴的男主臨王來說,豫王在外的風評實在太差了,自己兒子那麼優秀,梁帝慢慢地開始有些不想將皇位傳給豫王了,可君無戲言,他說過的話也收不回來,更別說還有前擁護太子殿下的那群老臣在盯著,盡心盡力地在輔佐豫王,所以這事就這麼僵著不上不下,朝中也是人心惶惶,最後皇位給誰,還真的說不定。
趙容顯此人,許是自小便被大家當成未來的太子殿下,儲君看待,以於到了今日誰都不放在眼裏,連皇帝他都不怕,行事為人就有些隨心所欲,囂張得不行。
大梁有一句話,親臨王,遠豫王,說的就是這兩個王爺。
臨王處事圓滑,待人接物頗有賢君之風,能人善用,光明磊落,大把人搶著想為他效力。
至於豫王,見到了最好掉頭走,有不要命的妄想去搭他這條線妄想得到什麼利益,多數沒什麼好下場,而且他此人極為冷漠,不留半分情麵,隻要得罪他,就算是皇帝站出來攔他一時,轉過頭他就會下手。
你說這樣的人為什麼還有人追隨他擁護他。
除了性情不好,他的確十分有才能,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壓趙昌陵一頭,底下的老臣也是文韜武略,當時她看劇本的時候就在想,豫王這樣的人要是願意假裝圓滑平和一點,根本就沒男主什麼事了,可他偏偏就是不得人心。
而劇本裏這兩人從頭都到尾,誰都看不過誰。
強大如臨王這般勢力才能與他抗衡一二,蘇向晚這種在京城裏連位置都排不上的商戶之女,一朝得罪了豫王,簡直就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