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在昭王的帶領下,大獲全勝,梁王落荒而逃,並且得知公子偃被俘,此時在反擊於事無補,昭王早有防備和部署,如若此時進攻等於羊入虎口,隻好作罷,收兵還朝。

公子偃被昭王囚禁在宮中的紋樺殿,他的屬下反而都逃走了,不知道是他故意為之還是另有他故。

昭王派了五萬人馬加強邊境的守衛,楚國這次是吃了個啞巴虧,防止他們會暗中搞鬼,昭王的部署是相當嚴密。

陳王媯弱與王後姬環一並被葬入陳國曆代皇陵,陳王被追封為:“賢公明德王”,姬環被追封為“嫻靜文王後”就此也算是完成二人的心願,生前的種種不愉快,在此時都煙消雲散了,死同穴,攜手西遊。

內豎梁慷是個忠心的奴才,陳王生前待他不錯,死後了,他主動向公子留提出,要為先王守靈,公子留準奏,奴才對主子忠心是好事。

陳王入土為安了,接下來便是登基大典,祭拜祖先,祭拜聖賢,祭天祭地,祭日祭月,這個流程非常繁瑣,作為一個國家的王,這些流程都是必須要走的。

這日,黃道吉日吉時,內豎王釗的一聲高喊道“王上駕到,眾臣跪”,昭王帶頭,一眾朝臣呼啦啦的跪了一地,恭迎聖駕。

“眾卿平身”公子留坐在龍椅上揮揮手道。

內豎王釗繼續高聲道“今日,新王登基,國號“幵沅,大赦天下,免賦稅一年,欽此””眾朝臣又通通跪地,道“王上英明神武,天下之福,王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公子留又揮了揮手道“孤王相信各位愛卿,日後眾卿定要同心協力忠心報效朝廷,為陳國的江山社稷群策群力,陳國能否更加繁榮昌盛就仰仗眾卿了,都平身吧”。

公子留示意王釗,王釗繼續拿出旨意宣讀道“昭王媯戌,張棟甫,捉拿謀反之臣公子偃,且護駕有功,特冊封昭王媯戌為“禦賢伯爵”左史張棟甫為“忠義候”,欽此”。

“謝王上聖恩,萬歲萬歲萬萬歲”昭王與張棟甫同時叩謝王恩。

“二皇子公子偃勾結楚國,謀權篡位,刺殺王上,罪不可赦,王上念及骨肉親情,特下令,幽禁公子偃終身,其家眷貶為庶民,終身不得踏入京都半步,欽此”。

王釗繼續道“原大司馬梁濤,太宰洪基,鹹尹甘豐等人,冒犯聖顏,撤去原職務,閉門思過,欽此”這幾位可是非常倒黴,太子失利與王位失之交臂,這幾位也跟著一起被撤職,哎,流年不利…..

“王上嫡母顧氏,賢良淑德,特冊封為德仁皇太後,劉氏,委婉賢惠,特冊封為昭容王後,馬氏馬嫣,先王看重之人,從今日起,送往皇陵陪伴先王,每日誦經百遍,為國祈福,欽此”,王釗宣讀完最後的一份旨意,而後站回公子留身側。

昭王等人同聲道“王上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陣寒暄過後,退朝,登基大典禮成結束。

持續了近一年的混亂局勢,此時終於平靜下來,一切都步入正軌,在未來的許多年內都是四海升平,繁榮昌盛,想來陳王的決定是正確的,公子留的確是個不錯的帝王。

張棟甫與昭王此時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兩位均是先王看重之人,擔此重任確實是壓力甚大,張棟甫是個通透之人,昭王的心思他了解,所以他主動提出,要帶著嬌妻繼續遊山玩水。

他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有昭王坐鎮,陳國的江山社稷穩固,他樂見其成,將長子留給昭王教誨,自己帶著嬌妻雲遊四海豈不樂哉,真是個明智之人。

王上多次挽留,並且找各種理由留下他,結果都被他一一破解,後來昭王建議王上,等兩年以後張鐸斌通過學院的考核後,便可以接替父職,這樣也是極好的,王上知道不能說動張棟甫,但是其長子張鐸斌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就欣然同意了。

再一次被自己的父母丟棄,兩位少爺心中腹誹鄙視這個爹爹,他們的美人娘親是沒有錯誤的,問題就在於這個爹爹的占有欲太強,唯恐自己的娘親對他們好,鄙視…嚴重的鄙視…..

與此同時,張棟甫帶著嬌妻胡映雪,小廝小福、小隱,以及胡映雪的兩個貼身丫鬟菊香、翠竹,駕著豪華馬車開始了新一輪的環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