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梁紅玉手中拿著數張紙,看著紙上漂亮的瘦金體,這是一首《摸魚兒》,在深情哀怨的背後,蘊含一股沉鬱蒼涼的無奈之情。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
梁紅玉又翻到下一張紙,這是一首《鷓鴣天》,同樣充滿了離愁別緒,情深意切。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這又是一首描寫離別相思之苦的《祝英台近》。
隨便一首拿出去都能夠引得青樓女子們爭相傳唱,而趙楷卻一下子寫出來三首,梁紅玉看趙楷的眼神都怪怪的,看他這年紀也還未及冠,怎麼就能夠寫出來感情如此強烈的婉約詞,難不成他也有喜歡卻得不到的人?
趙楷看她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自己,便知梁紅玉想多了。
“別用這種眼神看我,我這三首詞都是代人而寫,名字都叫代人賦。”趙楷道,都是辛棄疾的詞,,確實是代他提前幾十年寫出來了。
“說不定是你流連花叢的時候被姑娘們看你的眼神給了靈感,所以你代她們才寫出來的吧。”梁紅玉道。
趙楷無奈,“你就當時吧,這幾天你將這幾首詞練熟,開張能不能一炮而紅就看你的了。”
“奴家遵命。”梁紅玉將紙小心翼翼地折放,放進胸前外衣中,忽然想起來趙楷還在麵前,下意識抬頭看向趙楷。
雙目相對,空氣有些凝固。
“呸!登徒子!”梁紅玉罵了一聲,跌跌撞撞地跑走了,留下趙楷一個人站在那裏懵逼。
趙楷摸了摸下巴,這根本不是他的錯好吧,明明是你這麼豪放,絲毫沒有考慮到別人的目光,反倒罵別人是登徒子。
這幾日梁紅玉倒是和小雪交情不淺,如今都以姐妹相稱了,對他也沒有之前的生疏感,倒是漸漸融進了惲王府。
小雪和其父陳二經過數日的試驗,不僅製作出了肥皂,在趙楷的幫助下還研製出了添加了牛奶和香料的香皂,這幾日都在加緊製作。
他搞這些,其實倒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踐行王安石尋求的道路,國家能不能參與進經濟活動中來,讓民眾更富裕,也使得國家的稅收更加提高,實現雙贏。
別看大宋表麵上富足,但底子裏卻十分缺錢。
打仗要錢,朝廷發俸祿要錢,賞賜功臣也要錢,皇帝修建園林宮殿,遊玩出巡更是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