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雙方都有議和的意思,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
在李處溫代表遼國的幹預下,趙佶同意結束戰爭,但並不歸還已經占領的洪州、宥州之地,且要求西夏國主李乾順上表悔過書,對這次戰爭負責。
西夏使者使者對於上表之事表示抗拒,提出可以為此次戰爭負責,但宋朝這邊必須恢複賜給西夏的歲幣,並恢複邊疆的榷場,兩國間進行貿易互剩
趙楷深知西夏國內民生凋敝,經濟恢複地比較緩慢,不光單單是因為大梁後掌權間對宋展開的征伐,更是因為宋朝對西夏的經濟經濟進行了徹底的封鎖。
“真是豈有此理!此戰我大宋為戰勝國,不圖你西夏割地賠錢便是好事,你怎敢口出狂言妄想我大宋的歲幣?”
趙楷譏諷,“不管你西夏認與不認,都得為這次的戰爭買賬!如若不然,我便等著李察哥的鐵鷂子又如何?”
張萬敢怒不敢言,但讓他簽署要求李乾順上表悔過書的和議書,是萬萬不敢的。
經過李處溫的居中調停,最終雙方各退一步,趙佶同意了李乾順不寫悔過書的要求,改為以西夏國書的名義對這場戰爭進行總結,並請求宋朝的諒解。
和議之後,便是趙佶設宴款待兩位使者,。
是這頓飯,大家都是做做表麵功夫,麵笑心不和。
看著下首的眾人,趙佶朝一側的李彥招了招手,在他耳邊耳語了一陣。
李彥神色一愣,忙應承下來,親自走出殿外去了。
趙佶是出於剛才李處溫的猖狂勁,讓他內心十分不舒服,以至於將西夏使者張萬和李素佳也一起給惦記上了。
而趙楷則是暗自思考這次和議之後三國各自的走向。
按照原本曆史,根本沒有這次議和,而攻伐西夏的戰爭也會在明年結束,因為東麵的梁山泊和南方的江浙一帶會發生宋江和方臘起義,宋朝的重心會放在清繳寇賊上麵。而鎮壓這兩次起義也讓宋朝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引起了財政上的崩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秩序的崩塌。
而遼國則會和金國處於一個短暫虛假的和平之中,阿骨打需要時間去消化剛剛占領的遼東京道廣闊的疆域,鎮壓內部存餘的遼國勢力;祚帝則繼續他的狩獵。直到兩年後阿骨打發動上京戰役,打下了遼國都城上京,從此便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在短短五年之內滅亡了有四百八十九萬平方公裏疆域的遼朝,活捉了祚帝。
而此時的宋朝,即便加上隴右都護府,疆域也不過三百萬平方公裏。
而西夏則會因為這短短數年間的劇變,成功續上一命,依附金國,收複失地,在李乾順的手中走向了最繁榮鼎盛的時期,國土麵積一度達到八十萬平方公裏。
但此時的曆史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發生了原本曆史上根本沒有的這次和議,使得大宋提前了一年時間與西夏停戰。
這一年的時間絕對是寶貴的,趙楷可以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做很多事情來準備七年後與金國的戰爭。
而趙佶因為紫宸殿而發生的轉變則是讓他內心最覺安穩的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損失一座紫宸殿能夠緩解一下大宋幹涸的財政狀況,還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