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兵的事完了,我便要這將的事情。我欲效仿太學在西北建立兵學,選拔軍中基層軍官定期上課,不知諸位司帥可有異議?”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頗覺奇怪。
“不知這兵學之中能教授些什麼?”
“讀書寫字、戰略戰術、文地理、情報刺探,有什麼教什麼。”
“這……”眾人覺得未免有些扯。
“我看這兵學就設在鳳翔府,至於教授的先生,就由我與諸位司帥抽空擔任,旨在提高我軍中基層軍官們的戰爭素養,戰略水平,戰術指揮能力。”
“考慮到各位司帥們平日裏都很忙,這兵學就每年舉辦一次,一次為期半年,一次四十八人,由每路的推薦名額入學,學期結束後有考試,合格者頒發結業書。司帥們隻要在這半年內給學生們上至少三次課便可。”
“那便依大元帥所言。”劉法有種趙楷設立這個兵學像是特意讓他來教學的感覺。
他還真沒猜錯,趙楷最初就是為了他的安置考慮才設立的這兵學。畢竟以劉法的性格,他若是要上戰場,勸肯定沒法勸。不如幹脆直接打發他去兵學裏給中基層將領講學,戰時再負責戰略戰術的製定,實際操作的事情還是交給手底下的軍官吧。
有劉法的開頭,劉仲武和姚古、二種也紛紛附和,張叔夜也隻好同意。
“那便這般吧!”趙楷拍板。
於是西北開始變得忙碌起來,趙楷一聲令下,除熙河路之外的四萬大軍由其餘四路向延安府聚攏而來,趙楷又將他們的隊伍全部打亂重編,連同留在鄜延路的兩萬熙河軍一道訓練,編排為二十個軍,一百二十個營,而趙楷的破虜軍三千人也在其鄭
反正趙楷是沒有準備再將這幾萬人再還回去了,準備將這六萬人作為自己征伐西夏的家底,憑本事借的兵,為什麼要還呢?
按照構想,這六萬人將會分成馬軍、步軍、車營、火器營四類。
馬軍和步軍是宋朝的常見兵種,但戰車和火器,目前還未得到廣泛的裝備使用。
尤其是戰車,這東西絕對是對付遊牧民族騎兵的殺手鐧。
早在漢朝之時,衛青便便用武剛車大破匈奴,作戰之時,將武剛車環扣在一起就能夠形成一堵堅牆,抵擋住騎兵的衝鋒,而戰後則用於運載士兵。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是受此啟發。
其實宋朝也不是沒有這類車,像是塞門刀車,車前的木板之上布滿了鋒利的牙刺,騎兵衝撞上來便會被刺傷。
但宋朝缺乏運用車營的條件,因為對於唐朝之前那些沒有鐵甲包裹著的遊牧民族騎兵來講,車牆的確能阻擋住他們的步伐,他們一旦停留下來,便會被躲在戰車之後的弓箭手致命打擊。
但對於五代以來像鐵鷂子這樣的重裝鐵騎而言,戰車對他們起到的效果僅僅是阻擋一會兒罷了,根本無法給躲在戰車後麵的弓箭手以保護,而且弓箭手們也無法對這樣的鐵騎以有效的殺傷,隻能靠著步卒持砍刀躲在戰車之後砍馬腿。
但即便是這種砍馬腿的戰術,也都還是之後嶽飛等人所運用的,在這之前幾乎從來不用這種戰術。
畢竟北宋雖然少良駒,但卻不缺馬,馬軍更是有二十多萬,隻有到了南宋之後才因為缺馬而不得不大量以這種戰術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