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禪修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人很容易偏激,也很容易頹廢,很容易回到從前那個狀態裏麵去。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自我反思,讓自己的思想行為不脫離正軌。

那麼如何反思呢?比如說今天碰到一件事情,我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麵對的,最後事情處理得圓滿與否?你要觀察到自己的心是怎麼樣的,是抱怨、恐懼、逃避,還是歡喜、泰然接受呢?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並且就擺在麵前,那我就以良好的心態去麵對它,事情自然會得到圓滿地解決。

我們要將心收回來,然後放下、放下、再放下,進而用全神貫注的態度來麵對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工作時就專注地工作,跟別人談話時就專注談話的細節。拿我自己來說,雖然平日裏事情很多,但一到晚上我就會告訴自己什麼都不要想,該休息了。如果一件事今天沒辦法解決,那就明天再想辦法,現在的事情就是睡好覺。

記得一位高僧曾經回答一個求學者“何為生活禪”的問題,他說:“吃飯,睡覺。”來者大惑不解,問:“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啊。”高僧回答說:“是啊,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肚子餓的時候就好好品嚐飯菜,該睡覺的時候就好好休息呢?”的確,用心地享受每一刻光陰,做好每一件事,活在當下也不是件易事。

人活著不快樂,是因為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裏,我們的心都沒有停留在當下,而是遊離在其它狀態裏。所以,古代禪宗的祖師大德就要求我們把遊離在外的心收回來,把分別心和掛礙心除去,讓自己時時刻刻感受當下,這樣你就會發現生活的每一種狀態都是美好的。

人都有惰性,在修行的過程中難免會懈怠,那麼,想要精進地修行就要有願力了。這好比在企業裏要有願景,在生活中要有計劃。具體來說,就是要在一天內做什麼,一個禮拜中做什麼,一個月乃至一年中做什麼,都要心中有數。

拿看書來說,今年我要看一定數目的書,那麼一個月要讀幾本書,甚至讀哪一些書,都要有所安排。有了安排,你就要往這個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設定一個目標,每天向這個目標前進;日子久了,這個願景就會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在你麵前。這樣的話,我們就不容易懈怠。反過來,如果我們的願景不明確,願力不強大,心量不夠寬廣,那麼我們就很容易頹廢。

當人頹廢的時候,就會用和理想不相關的事情來打發時間,這些純粹消閑的東西的確沒有多大意義。人生如果在這樣一個浪費的過程中度過,那麼你的生命對社會沒有價值,對自己也沒有價值。這個人生就是一個失敗的人生。

以最終解脫道的立場來看,當然所謂的失敗和成功也是相對的。但是作為一個學佛的人,我們的生命應該更多的和奉獻以及利他的精神有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