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鍛煉,本來就是由近而遠,從小而大,從淺而深。要看自己的力量多大,再慢慢向外推廣。” ——聖嚴法師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
常懷一顆悲憫之心,才能度己及人。佛教的思想包含兩個方麵,“智慧”和“慈悲”。慈悲要以智慧為指導,智慧要用慈悲去貫徹。
觀音菩薩是慈悲的象征,慈就是予眾生快樂,悲就是救拔眾生的痛苦。菩薩已全然遠離人間煩惱,但為救眾生脫離苦海,以眾生之苦為己苦,以眾生之苦替代己之樂。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你的快樂我也以之為樂,這就是同體大悲②、無緣大慈③。
我們以同體的精神跟別人相處,人際關係就會因為這種同體大悲的精神而得到升華。如果把我們的生命,把我們的人生價值,跟這個世間的一切等同為一體的時候,就會發現心量像虛空一樣廣闊。
隻問付出,不問回報,所有的夢想都能圓滿。你想想看,對於任何事,我們全身心地去把整個過程做得盡善盡美的時候,後麵的結果肯定超出你原來的期待。
所以我們要培養悲憫之心,以同體的心去麵對身邊的每一個眾生,包括每一個同事、每一個朋友和家人,對每一個人都能用感同身受的心態去接納,這就是慈悲。
實際上,佛教所有的修行都是以一個方向作為終極目標的,那就是圓滿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誓願,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清淨、慈悲、智慧的佛心。每一個人皈依後,都要發四弘誓願。
1、眾生無邊誓願度
對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要伸出悲憫之手,我們有責任度他們到彼岸。 對每一個人,都應以感恩之心、喜悅之心去麵對,不要有憎恨、敵對、憤怒之心,回報他們以愛,度他們到安樂的解脫之地。
2、煩惱無盡誓願斷
把我們心中所有的黑暗、憎恨、傲慢、煩惱統統清除。就像一棵樹裏麵生了蟲子,這些蟲子不斷啃齧,那不管這棵大樹有多麼茁壯,終有一天會枯死。修行就是把自家菩提樹中的蟲子找出來,把心中的黑暗、煩惱、執著找出來,讓它們遠離我們清淨的本性,這樣我們的菩提之樹才能茁壯成長。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乃厚,其澤也長”(《菜根譚》)
冬天萬物蕭條。隻有在夏天,蚊子有了,鳥獸也有了,萬物才蓬勃生長。所以,當我們對別人有包容、溫暖、愛心的時候,我們就會跟他們走在一起。如果我們冷漠、消極、悲觀,人們就會慢慢離我們遠去。
培養慈悲之心,慈悲就是寬容,慈悲就是接納。當我們把這種品質培養起來,並不斷地擴展為行為的時候,我們將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很多利益眾生的心願都能成就。可見菩提之心就是自利利他的成佛之心。
3、法門無量誓願學
學習一切解脫法門。要跟老師學習,跟書本學習,跟長輩學習,還要跟萬事萬物學習,因為萬法都是善知識的顯現。
譬如當看到冬雪中的枯樹悄悄綻開新芽時,詩人就會說:冬天已經來到,春天還會遠嗎?最艱難的時候,跨過去就是柳暗花明的境地。說一百分中走九十分才算走了一半,剩下的十分是最後的一半。這證明越接近成功,剩下的路需要更大的毅力去堅持,堅持到最後才是最大的勝利。
大家每天拿十到二十分鍾的時間來靜心,好好思考要做的事情。如果每天都有這麼一點時間留給自己,你就能坦然麵對很多問題,而且心中會產生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