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何止灞河流域有魚蟹。自古有八水繞長安的美妙景致,灞河隻是繞著長安的八條河流之一支,其餘七條河流流經的關中平原,兩岸的景致大同小異,筆直的白楊和婆娑的柳林,夏天的小麥和秋日的苞穀,更兼著沿河兩岸的水稻,是延續了三千多年的豐美的農耕圖畫。緊臨長安的戶縣曾經長期生產一種進貢朝廷的上好大米,無盡的荷塘蓮藕也是名傳四方,魚類螃蟹自在其中。柳青在《創業史》裏描寫的如詩一般的終南山下的水鄉畫麵,可惜忘記了給螃蟹一筆文字。渭河自甘肅天水過來進入陝西寶雞,一路浩蕩橫穿關中,出潼關彙入黃河進入山西,這關中平原也別稱渭河平原,又稱八百裏秦川,有大小十三個封建王朝在這兒立都,姑且不說。渭河自西向東貫通關中,沿河兩岸多種稻米蓮藕,雜魚草蝦黃鱔和鱉,還有螃蟹,都得水而生生不息。再推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半坡遺址,也是在繞著長安的滻河的東岸,那兒出土的早期先民繪製的人麵魚紋陶畫,成為人類始祖最早的藝術品的標誌性傑作,滻河岸邊斷然也缺失不了螃蟹。
沈括的這則隨筆所記述的笑話,是“聞秦州人家收一幹蟹”而演繹出來的。是“聞”而不是沈括親眼所看到。“聞”是聽到,是聽到的傳說笑話。既是傳聞傳說的笑話,姑且甚至完全不必當真,隻當它是笑話罷了。我又想起我生活的河邊人給缺水的旱原上人編的笑話,說原上人為節省用水,每天早晨起來,夫妻麵對麵吐唾沫洗臉,晚輩的兄弟和姊妹皆仿效之。誰會相信它?如若沈括“聞”得,《夢溪筆談》又多一則隨筆了。然而,不能當做笑話則不究其真的是,沈括起首一句便斷定“關中無螃蟹”。他還說“元豐中,予在陝西”。可見他在陝西做官時,大約很少下鄉視察和訪貧問苦,犯了點“官僚主義”,竟鬧出“關中無螃蟹”這樣的笑話。想說關中人笑話的大學問家沈括,自己倒鬧出孤陋寡聞的笑話,倒是頗有教益的一則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