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貴族家庭中的巴威爾·利頓爵士,原本完全可以憑借家族中的財富享受自由自在的奢華生活,但是他最終卻選擇了寫作這樣一個職業。眾所周知,職業寫作並不像外人想象中那樣清閑,它完全是一個苦差事,還經常需要熬夜,所以當時他的選擇遭受到了眾多人的質疑。很多人認為他完全是嘩眾取寵,覺得以前沒有絲毫文學才華表露出來的他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體驗一下生活而已。但是,隻有巴威爾·利頓本人才知道他堅持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經過夜以繼日的煎熬,巴威爾終於創作了自己的首部詩集《雜草和野花》。然而,這部凝結著他心血的作品卻被當時的文學界視為毫無價值。一位文學評論家甚至譏諷道:“這就是真正的‘雜草和野花’,巴威爾那個家夥還真是自不量力,以為憑一句‘啊,美好的生活’就能夠進入作家行列,實在是太可笑了。”

第一部作品的失敗使得貴族出身的巴威爾成了當時文學界最大的笑料,但是他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將他人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於是,他繼續埋頭創作,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的首部《福克蘭》問世了,令巴威爾感到沮喪的是,這又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在經過這次的打擊後,一些看不慣他的人對他的嘲諷就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了,認為他根本不可能在文學上取得任何像樣的成就。

可是,連續兩次的失敗並沒有讓倔強的巴威爾消沉,他仍然筆耕不輟,堅持著繼續寫作。或許正是這種倔強讓巴威爾的文字慢慢有了靈感,一年以後,巴威爾發表了自己的第三部作品《伯爾哈姆》,這部作品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廣大評論家以及讀者的好評,成為一本大家都津津樂道的好書。

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以後,巴威爾繼續著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在以後的寫作生涯裏,他又發表了許多優秀作品,並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愛默生說:“每一種厄運,都隱藏著讓人成功的種子。”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巴威爾沒有被挫折打敗,而是在挫折中找尋到了正確的方向。

溫室裏的花朵即便再鮮豔,它也沒有經曆風雨後的殘花有魅力,一個不曆經挫折的人,很難體會到百轉千回後柳暗花明的喜悅。

挫折是成長之中的常態,它讓強者穿越迷霧,也讓弱者無所適從。無論一個人多麼不願意麵對挫折,但是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在挫折中默默地忍耐,學會在挫折中漸漸地辨明方向,學會在挫折中慢慢地積蓄力量。展望未來自會苦盡甘來,猶如鯤鵬展翼,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