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萊·菲爾普斯為什麼會斷定那個年輕人一定會有所成就?就是因為他從年輕人身上看到了一種對待生活的熱情。這個年輕人雖然做著非常平凡的工作,但是他沒有自棄,依然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這樣的人,最終會贏得人生。
不愛自己的生活,厭棄自己的工作,這樣並不能讓你擺脫現狀,隻會讓你沉溺在一種無法擺脫的消極情緒中,讓你對一切都失去信心,產生懷疑。但事實上,對於生活的熱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但是在日複一日的平淡日子裏,熱情被慢慢地消耗、磨損、消解、抵消。失去了熱情的我們,變得疲憊不堪、無可奈何、垂頭喪氣、氣急敗壞,再難有平心靜氣的時候,也難得有信步從容的時候。
人的熱情是怎麼失去的?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在一隻猴子麵前擺上一些食物,但是卻用一層玻璃將猴子和食物隔開,一開始,猴子會非常急切地想要得到這些食物,但是當它做出百般努力都無功而返之後,猴子便對這些食物失去了熱情,即便是將玻璃拿開,猴子也不會再去為得到食物而努力。因為希望總是破滅,所以猴子失去了對食物的熱情。
對於我們人來講,我們同樣有自己的期望,恐怕沒有誰滿意自己當前的狀況。可是,所謂的滿意,不就是一個懸浮的數字與符號嗎?它總是在我們的前方,我們不斷地前行,它不斷地後退。當然,我們如果停滯不前,它會退得更快。
生活中有太多的焦慮,年齡的、身體的、情感的,等等。隻要有思想有追求有比較,就會有焦慮。急劇擴張的城市中,焦慮也以極度誇張的方式擴展著、延伸著。隻要是認真地活著,焦慮就如影隨形。我們所能做的,是努力把焦慮變成動力而非壓力。
遭遇失敗,難免會情緒低落,但是你千萬記住,不能讓自己的低落情緒不可控製。即便是你現在沒有明確的解救之道,也要始終保有對生活的熱情;熱情雖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但是能讓你打起精神來麵對問題。現狀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心態是我們有能力控製的。選擇和生活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沉溺其中,你才能夠始終保持著一份熱情。生活著,但是不能完全被世俗左右,即便是我們不能完全拒絕功利,那麼,至少在某些時候,在一些事情上,也應非功利地思考與行動;如果注定擺脫不了庸俗,那麼,至少在庸俗的同時或者之後,也應對庸俗有那麼一些批判的態度,對非庸俗有一點哪怕隻不過是偶爾想想而已的憧憬。
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經如此不容易,那麼,為什麼不能快樂一些?身外之物或許很匱乏,但心情是我們能夠賦予自己的。快樂作為一種心情,勢必受到客觀環境與條件的擠壓,這時就需要反作用力,這種力量源於我們內在的修養和堅強。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就是保持我們的自信、勇猛、毅力,保持我們對純粹與徹底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