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攔在我們麵前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認知思維。它把我們捆綁在某一個別扭的角落裏走不出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世界,也就是要具有“正見”。

如果我們不具正見,邪見、邪思和邪想就會把你帶到負麵的角落去而不能解脫出來。當你住於負麵的境地,那跟這個世界上所有正麵向上的東西都是背道的,正麵的朋友不會跟你在一起,正麵的事業跟你也不會沾邊,你會一直處在失敗的狀態中。所以我們的人生,應該從一開始就切換到正確的方向,引導自己逐漸走向光輝的彼岸。那首先就要樹立光明正大的思想。

有人可能認為,佛教的思想跟我們平常看到的、理解的不一致。逆耳忠言才最是真理,我們這個世界往往都是這樣的,說真實的話大家不喜歡聽。譬如我們說“生必有死,合必有分”,好像不中聽,但是你用智慧思索一下,就會明白這才是真理和正見。人一出生就注定了最終的結果是死亡,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生,就能徹悟其結果必然是死。所以我們所看到的人、事、物,都是這樣的規律,聚則必散,高則必墮。

有的人家庭幸福、其樂融融,可是哪一天突然間出現了問題,他就不知道如何麵對了。剛剛有位朋友給我發來一個信息,說他那麼信任對方,怎麼為對方付出,全身心地為對方考慮,可是對方一點都不兌現承諾,反而背叛他,他實在不能接受。我跟他講:當你付出的時候,就不要期待回報,當你覺得付出是一種快樂的時候,你就享受那種快樂的過程,不要再去想別人會不會把相同的付出回報到你身上,否則你永遠會有思想落差。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切事物不斷變化、流動、生滅的無常之理。了知無常,會讓我們在這個多變的世間隨緣自在、活得從容。正因為從生下來我們的生命都在變化之中,所以我們才能成長,不再幼稚。

所以佛家有一句話:當你把鞋脫掉上床的時候,就要做好打算,明天不一定能起來。我們每一天活著,都要好好地珍惜。今天見到一個朋友,要感恩他、理解他;明天分開了,你也要無所掛礙。

兩個人走在一起,如果希望緣分穩固,那就要不斷地創造能吸引對方的閃光點,你能給予對方的越多,對方就會越離不開你。但是從生生世世來看,這也無法永恒,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這就是空性,空性是從無常之理深化而來的。空不是了無所有,而是要我們從事物暫時存在的表象,認識到它無常的壞滅性以及因緣和合的假相。

所有的一切都在刹那生滅,存在即是壞滅,這種本性叫做空。空是無自性,不是一無所有。比如這個椅子從造起來那一刻開始就一直在刹那刹那變壞。剛開始買的時候很好、很漂亮,但是現在角已經碰掉了。再過五十年、一百年,到時又會怎麼樣?對於萬事萬物的這樣一種存在,佛教把它叫做“無自性”。如果我們了知萬法性空之理,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認識一切事物存在的規律,就能從容灑脫地隨緣活在世間。所以八正道修行方法中,首先教導我們正確地看待世界、正確地認識世界,即正見。

仰望星空,不如行如虛空

智慧,佛經譯作般若。般若不是一種特定的智慧,而是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大智慧,是世間最普遍的、最究竟的智慧(佛教的般若不是研究具體的、個別物的知識,它的目標是追溯萬物的本源。編者)。故用音譯,稱“般若”。就是要我們超越世間的高度,去看待萬事萬物的變化與發展。

昨天有幾個人跟我聊天,說自己要成為公司裏最優秀的人。我告訴他:欲得其中,必求其上。要成為公司最優秀的人,就要站在行業的高度去看待你這家公司;如果要在這個行業裏做到最優秀,就要站在國家的高度去看待你的行業,清楚地了解國家的政策以及這個行業在國內的定位;要做到全國第一,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要做到世界第一,要站在宇宙的高度。你一定要了解到比你自己所追求的還要更加高遠的領域,你才能有正確的定位和展望。

我們要有超越凡俗的思想境界,才能明白你現在處在哪個位置。這就要解佛教緣起性空的思想,否則我們就不知道存在的規律,就看不清楚事物的發展過程。在佛教看來,一切事物都在“生、住、異、滅”①中流變,無一例外。

佛教的思想之所以是人類最終極的智慧,就是因為它所講的每一件事情都超出了世間的認識,很多人覺得很玄乎,那是因為沒有一個適合的梯子跟它的高度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