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去心的外殼

“空性”就是“無上清淨”,它有一些同義的名詞,就叫“真如本性”,也叫“佛性”、“涅槃” 。

當我們從調身到調心,然後再跨越一步,破除“我執”和“法執”。經由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身心和世界,體認萬事萬物“成、住、壞、空”和“生、住、異、滅”的遷流變化過程,破除我法二執,達到的物我兩空、無上清淨的境界。這個時候,你就不再局限於某一個立場或是角度。

所以我們要從有相和無相、黑跟白、真跟假、是跟非這樣一種對立中解脫出來。佛教把這樣一種解脫叫做“畢竟空”,也叫“無上清淨”。 你若執著一個空的存在,那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把一切有相的東西全部破除殆盡,乃至超出空有的對待,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超越。

人的自由都是相對的。當我們證到無上清淨的時候,超出人我是非對立;這個時候的自由,才是真正無拘無束的自由。畢竟空的境界,不在對待比較的範疇裏麵,這種人生境界裏麵沒有任何籬笆。給你一百塊錢你可以施展一百塊錢的價值,給你一個億的時候,你也可以施展一個億的用途。你當村長可以把這個村治理好;給你一個國家,你也可以帶領人民創造繁榮。這樣的人已經跨越了極限和束縛,把所有的框架都打破了。他們便是覺者。

我們禪修到最後就要修到這樣的境界,要把所有的執著和恐懼通通打破。這就要求我們每天堅持禪修,不斷地自我省察,不斷地自我提煉;就如剝洋蔥,剝到最後,在你身上一切堅硬的東西一層層都被剝開——啥也沒有的時候,你就到了最高境界

所以要把禪修變成你生活的一個部分,並且通過自己去影響家人,通過家人讓你身邊所有的人得到升華。隻有到了這種境界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悅,不然所謂的喜悅都是相對的。

你能打破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你打破得越多,你以後的成就越大,甚至無限量。這是從古至今所有大成就者由曆練總結出來的經驗。當你局限在某一個點的時候,它就那麼大,總是有限的。

當我們用有限的眼光去看茫茫大海的時候覺得很大,但是哪一天你跑到太空去,發現原來世界之外還有個無限寬廣的空間。在你這樣去認識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問題真的都不是問題,隻不過是我們沒有正確地去處理。沒有找到一個規律,沒有找到事物成長的原則和軌道;所以我們總是困在裏麵,困得團團轉,不知道怎麼出去。就像這個房間所有的門都關起來的時候,你就不知道哪裏是門,東碰碰西碰碰總是出不去。工作當中之所以碰到困擾,生活當中之所以碰到阻礙,人生之所以碰到困惑等等,全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事物運行的規律。

我們在乎的東西太多了。你越在乎它,它就越成為你精神上的一種枷鎖。如果在乎你的先生,你就會在乎他今天身體好不好,他今天出去會不會碰到什麼人,晚上回不回來,你就會胡思亂想。你越在乎,你身上的困擾就會越多,你給自己的壓力就會越大。可能你能承受十斤,勉強承受一百斤,那一千斤呢。

你們有福報能接觸禪修,真是無始以來修來的功德,所以我希望每一位來這裏禪修的人回去後都能繼續堅持下去。禪修是讓我們通過心靈去改變思維,通過思維去影響我們的行動。我以前上課的時候記了很多筆記,基本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我都記下來,但拿回來往書架一放再也不去看它了。後來就覺得這樣做不對,因為隻有突然間哪一句話觸動到自己神經的時候,才是有價值的。所以禪宗為什麼要“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為什麼祖師要“嗬佛罵祖”,就是不要在我們的心裏麵樹一個東西讓我們跳不出來,變成縛在我們身上的繩索,綁得自己不能自在。

第五章 正思維之道

1、不貪心

很多人把不貪心認為連一點生活需求都沒有,不是的。貪心就是說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經滿足了,還要無止境地去索取,而且你沒有付出。就像吝嗇鬼葛朗台一樣,把金錢占為己有,而且不願意施舍,那叫貪心。你如果把企業做得越大,幫助你的員工越多,你獲得財富後就要再回饋到社會去。

不單單對財富的的欲望是貪心。看到好吃,要多吃兩碗,把自己撐著,實際上也是一種貪心。我們要不斷地把各種占有欲除掉,慢慢地我們的大愛之心就會打開。對人性的平等,你就會認識得更透徹。你會知道人活在世間的價值取向,人生的目的,人生存在的意義。你就不會認為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滿足感官的需求。活著如果隻是為了物欲而存在,人生局限就會很大,很多問題你會看不開,放不下。所以貪婪就像一條把我們捆死的繩子,無從掙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