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書中對龍脈的詳細記載,我趕緊翻找出了地圖。
照著這麼一對應,突然間茅塞頓開,不由得讚歎,古人當真是有些本事,那個時代,沒有什麼準確的山形地勢地圖,他們竟然能將全國的山形走勢分析得那般透徹。
書中還記載著許多關於龍脈的說法,我摸索研究,想盡量將其理解透徹。
龍脈——所謂龍者,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就像龍一樣變化多端!龍有不同的姿勢,山也有不同的走勢!南北走向為正勢、由西向東為側勢、逆水而上為逆勢、順水而下為順勢、首尾相則為回勢。
正所謂龍有九勢:回龍、騰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
隱龍、出洋龍、領群龍。
《撼龍經》有雲:“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峯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
山為龍之身形,水為龍血液,龍脈與山水是分不開的,三大幹龍主脈,無一不是傍水而生。長江、黃河、珠江……三大幹流以及各大小支流與各大幹支龍脈都成環山抱水之勢……
對於這本書中龍脈的講解,我足足研究了一個多星期!
這期間,老二也來找過我,我跟他講了書中的記載,他卻不感興趣,隻催促我趕快看後麵,因為後麵記載的是他家的族譜!
以前我倆不認識很多字,許多記載根本看不懂,現在所有字都認得了,我便翻看起來。
明洪武十四年,沐英、傅友德、藍玉,受帝命率兵三十萬征雲南。
沐英鎮守雲南十年期間,許多南京籍人士定居在了雲南。
這其中,就有守脈人旁支張清德。
張清德也就是老二家族譜第一人,他奉南京守脈人家主命令,隨沐英將軍入滇尋守龍脈。
其定居之地,就在隸屬橫斷山脈的怒山山區之中。
這是屬於南幹龍北延支脈之一,張清德在怒山定居後,曾多次遷家,但從未離開過怒山山區。
對於怒山這一支南幹龍支脈,他已經研究透徹。
族譜之後,還記載了一件事,當年隨張清德定居於怒山的還有一楊姓人家,名叫楊江成,兩人曾是摯交,楊江成是軍中小將,雲南征戰結束後,其與張清德相約定居於怒山。
後來,楊江成後人與當地怒族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矛盾,張、楊兩家在當地難以生存,便再次舉家搬遷。
之後就到了回龍寨,與當地彝、傣、布朗、契丹等少數民族都交好,傳播中原文化,一直定居直到如今!
族譜上最後一人便是老二的祖父張天澤,估摸著到了他這一代,守脈人的本事都差不多失傳了,所以他也沒將這事傳下來,也就留了這本書,給自己添了個“南行龍西南黑龍支脈第九代守脈人。”
老二的爺爺說過張、楊兩家有些淵源,我估計我家祖上也就是那楊江成了。
老二聽完我的講述,又問:“後麵還寫了什麼?”
後麵的內容我早研究過了,這書是兩本合訂的,第一本應該在族譜記錄後就結束了,第二本也就是族譜後麵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