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大廈將傾,捐軀赴國(1 / 3)

惠帝帶著蕭韞之坐下,道:“雖然派人去南方查探之事沒如此快回消息,但朕看到了敏樂的玉佩,與大長公主一般,已經認定你便是敏樂的孩子,之所以這般大費周章,是為了給朝臣一個交代。”

惠帝這話,得十分和藹,此時的他,倒不像一個君王,而是像一個溫和的長輩。

言罷,便帶著蕭韞之在禦書房旁邊的暖閣坐了下來。

“這兩日,朕忙著,便沒有宣你入宮話,在大長公主府住得可還好?”惠帝關心地問蕭韞之。

若是不知他骨子裏的個性以及當年做下的事情,真讓人相信,他便是一位慈和的長輩,因著見到多年未見的侄子,便十分的高興。

蕭韞之道:“勞陛下關心,一切都好。”

惠帝便笑道:“康寧姑姑當年便極為疼愛敏月,這三十年來,朕知道,康寧姑姑心裏一直掛念著敏月,如今見到你,大約便能彌補心中的遺憾了,朕這個問題也著實多餘。”

蕭韞之便道:“大長公主待草民確實極好。”

惠帝便開始追憶起了往事:“敏月剛剛出生的時候,朕已經懂事了,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便是敏月身子不太好,在她出宮居住之前,朕隻見過他兩三次,倒是記得,她時候雖然體弱,卻生得機靈可愛,人見人愛。”

“後來,她出宮居住,乃至離京,朕便再也未曾見過她,卻一直記得,我朝還有這麼一位公主的存在,二十年前,先帝駕崩,也不曾有任何敏樂公主的消息傳回京城,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敏月已經……”

到這裏,惠帝歎了一聲:“敏樂是先帝的孩子,先帝本就子嗣不多,朕也曾派人去找過敏樂的下落,卻一直沒有消息,不想,原來她竟然嫁給了你父親。”

惠帝的語氣,頗為感歎:“到底是朕體察不足,你蕭家在陵陽,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朕竟然查不到,若是能早些查到你母親的蹤跡,也好早些讓她回京修養。”

蕭韞之便道:“母親生前身子便不太好,一直深居簡出,極少與外人交流。”

惠帝道:“也難怪乎朕查不到任何東西,不過如今找到你,也是一絲安慰,先帝在有靈,想必也是十分高心。”

蕭韞之不置可否:“草民手中雖然有那塊玉佩,陛下又如何肯定草民的母親一定是先帝之女呢?”

惠帝瞧著蕭韞之無所畏懼的神色,緩緩笑開了:“那塊玉佩,確實是重要的物證,初時朕不覺得,但如今看你,眉眼之間,頗有幾分先帝的容貌,朕便越發確定。”

蕭韞之便抿唇不語。

惠帝笑容很是和藹:“你不必懷疑,從當日朕發現了玉佩,倒如今,朕瞧著你,初時雖有些驚訝與疑惑,卻極快地接受了這件事,從容在大長公主府內住下。”

惠帝的話雖然和藹,但卻帶著一絲令人輕意覺察的試探與懷疑。

為何蕭韞之對敏樂公主之事表現得如此鎮定,隻能,他心中對母親的身世,已經有所懷疑了。

蕭韞之自然知曉惠帝在想什麼,無非是懷疑他早已知曉身世,卻在這等時候入京,別有居心罷了。

“草民的父母,從未與草民過任何外祖家中之事,對於母親的來處,也從未告知,孩童時期,草民曾好奇問過,卻無從得知,母親卻道,待草民長大,會告知一切,不想,草民十歲那年,父母便因病,相繼離世,隨著年長,明白許多事情,對母親的來處,便有了些疑惑。”

這確然是蕭韞之的時候王氏對他過的話。

惠帝聽吧,若有所思,“你如今已經及冠,蕭家便從未過此事?”

蕭韞之道:“草民心中雖然有疑惑,但既然父母不願意告知,要麼與外祖家的關係不太好,要麼……”蕭韞之頓了頓,繼續道:“不論如何,父母終究是我的父母,母親已為蕭家婦,其餘的,不提便不提,草民也沒有必須探究的必要。”

這話倒也合乎情理,不論王氏的身份如何,蕭韞之便是蕭家的長孫,這一點,永遠也不會改變。

惠帝也不知信不信蕭韞之的話,沉吟了一下,道:“你倒是心寬。”

蕭韞之道:“即便草民是帝女之子,仍舊是蕭家子孫。”

惠帝看著蕭韞之的灑脫模樣,笑道:“朕聽聞,你與顧家的兒子顧庭很是交好。”

蕭韞之便道:“草民五年前便與顧庭相識了,此事人人知曉。”

他這樣直言不諱,正中惠帝的下懷。

“這次桃花江堤壩修築之事,你親自上京來擊鼓為百姓伸冤,但你年紀還,不知此次牽扯的事情之大之廣。”惠帝觀察這蕭韞之的反應,問道:“既然如此,你覺得如何做,才能為災民們討回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