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是每年的五一節假期前,也就是四月底的隨後三天。
為了給五月份的“藝術節”空出時間,整個四月份,被定為“體育節”。
體育節的大軸活動就是運動會。
整個四月份,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在為自己所要報名參加的體育項目做準備。
為了公平起見,也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去參與其中,運動會上,除了包括接力賽在內的集體項目,每個項目每班隻有三個名額,每個同學也最多隻能選擇三個項目。
在姚老師成為班主任後,每年的運動會李曉冬所在的班級報名表都是滿滿的,任何項目都不會有名額缺席。
而每個同學都會至少有一個參賽任務。
至於包括課代表、小組長在內的班幹部,則每人必須報滿三項。
小學的李曉冬身材不高,也不夠魁梧,雖然速度不慢,但身材卻是劣勢。
因此,像跑步、鉛球這樣的項目並不適合他。
但李曉冬的彈跳力不錯,因此,沙坑跳遠、立定跳遠和羽毛球就成了李曉冬的固定項目。
李曉冬不是天賦異稟的運動天才,因為很多身高、腿長的同學選擇了更受矚目,或者說聽上去含金量更高的100米、200米、400米……
所以,在跳遠上,不論是沙坑跳遠還是立定跳遠,在李曉冬上小學的期間,他一直是運動會上的冠軍以及校紀錄的保持者。
而羽毛球則是李曉冬一直非常喜歡的運動項目。
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小學六年裏,他一直是年級組的第二名,從未拿過第一。
在四月裏,“拔河比賽”、“集體跳長繩比賽”、“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都是一些可以全班集體到操場上活動的比賽。
可以不窩在教室裏聽老師上課,就是好活動。
因此,四月份也是李曉冬最喜歡的一個月份。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可以到操場上進行集體活動,還因為身為班長的李曉冬可以和身為副班長的語嫣,在組織同學活動的時候,有更多的接觸。
這樣的接觸不過是肩並肩地站著,或是是偶爾不經意間碰一下手。
但那種感覺仍是可以讓李曉冬回味很久很久。
他喜歡看見語嫣注視著自己。
他喜歡聽見語嫣叫自己的名字。
他喜歡聽見語嫣說話的聲音。
他喜歡語嫣的眼睛注視著自己。
他喜歡偶爾搞怪,嘩眾取寵以逗笑語嫣。
因此,在整個四月份,李曉冬幾乎參加了所有可以參加的活動項目。
隻是為了聽見語嫣在觀看時為他加油。
就是這種傻傻的、簡簡單單的喜歡;就是這樣一份單純地想要取悅她、想要逗她開心的心思,讓李曉冬在“體”之一項上真正地得到了滿分。
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常規的球類運動,李曉冬幾乎都會。
雖然不能說是精通,但在業餘選手中絕對不算是庸手。
語嫣喜歡打乒乓球,李曉冬從乒乓球零基礎到學校年級組乒乓球比賽亞軍,隻用了不到半年。
在為期兩天半的運動會上,語嫣的光彩要遠遠亮過李曉冬。
她的身高在同年級裏也算是高挑的,長跑、短跑、接力都是她的強項。
全校同學以班級為單位,各自搬著板凳圍坐在操場四周,等待著本班的同學從自己的班級前跑過,加油、呐喊。
當每次看到語嫣跑過的時候,在全班同學的呐喊聲音中,李曉冬總是用出最大的力氣。
希望他的聲音能夠最清晰地被語嫣聽到。
而每次在語嫣跑來之前,李曉冬身為班長,都會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擠到班級陣營的最前麵,以便讓語嫣能夠看得到他。
那時的比賽成績,會由校廣播站的播音員在全校同學麵前宣布。
取得名次的同學,除了可以享受到這份榮譽之外,還可以得到一份屬於勝利者的物品獎勵。
毛巾,香皂,筆記本,算不上貴重,但卻能讓獲獎者感到驕傲和自豪。
因為李曉冬所報的三個項目最後取得的成績都不錯,所以,他幾乎每次都能拿到三條毛巾。
毛巾的顏色可以自己選擇,李曉冬喜歡藍色和綠色。
語嫣的運動會表現也不錯,基本上每次也都能拿到兩到三條毛巾。
她喜歡粉色、黃色。
那時,對戀愛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隻是單純地將彼此獲得的毛巾交換,然後掛在脖子上,或纏在手臂上,對視一眼,會心一笑。
李曉冬不知道語嫣當時的心裏是什麼感覺?
但在他的心裏,他們兩個人就像是偷偷地交換了定情信物的預備役夫妻。
雖然那時李曉冬還很小,對於男女之間的差別,以及關於男女性征的理解,僅限於上廁所的地點和方式不一樣。
至於對婚姻、愛情更是沒什麼體悟。
但那時的李曉冬以為,他和她就是這世界上最般配、最幸福的一對兒。
在未來,他和語嫣一定能像一對夫妻一樣,永遠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