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讓人難以置信。
從一個信息落後的國家,到一個互聯網強強國隻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
時至今日,在互聯網行業,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世界範圍內仍舊走在世界的前列。
甚至在很多的方麵已經全麵超過了歐美強國。
而在這高速的發展中,很可能年齡相差不多的兩個人,在“網絡經曆”方麵卻有著非常大的代溝。
李曉冬按照“網齡”將上網人群分為“四代”,也就是四個輩分。
李曉冬把自己和以胖子、二鐵、果果為代表的同期網友列為第三代。
第一代網民,可以稱之為“中國互聯網締造者”,他們是推動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批人。
很多人是海歸,很多人是專業的互聯網人才,他們的共同點是:
在“中國互聯網”尚是新生兒的時候,為它注入了心血,為它保駕護航,幫助它茁壯成長。
第二代網民,可以稱之為“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他們是第一批感受到網絡魅力的人,他們以知識分子為核心,畢竟在互聯網剛剛發展起來的時候,網吧尚未普及,能夠上網的人都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的。
他們有知識、有文化,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在網絡上瘋狂地汲取信息,在論壇上暢所欲言。
他們是第一批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網民,也是平均素質最高的一批網民。
李曉冬受限於年齡,因此並不能明確說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網民的具體入網年代,但至於之後兩代的網民,李曉冬則能給出相對明確標誌時間點。
李曉冬所屬的第三代網民,入網時間再2005年前後。
而第四代網民的入網時間,則不能用具體年份來限定,因為現如今的年輕人,甚至是尚不能開口說話的小嬰兒,都屬於第四代網民。
簡單來說,所有在手機上網時代之後接觸網絡的網民,全部應該被歸類為第四代網民。
第四代網民是最幸福的。
當第四代網民開始接觸網絡的時候,互聯網已經高度成熟,除了休閑娛樂,網絡購物、網上工作,甚至發展到如今的網絡金融、網絡支付。
第四代網民在網絡上享受著無與倫比的方便和快捷。
但如果是和第三代網民比起來,四代網民的網絡經曆卻要相對單調一些。
因為,在一個全民上網,連帶孫子的大媽大嬸都在手機上網的時代,網絡上的信息並不再那麼時尚。
對於李曉冬這批第三代網民來說,如今的網絡環境可以說是花團錦簇。
李曉冬的母親幾乎每天都要瀏覽養生、保健、烹飪等方麵的自媒體谘詢。
但對於李曉冬和很多第三代網民來說,在全民上網的時代,“網絡”不再代表著“最時尚”。
李曉冬上初中的時候,網絡上的穿搭、發型、流行詞永遠是最時尚的。
而且,在那個年代,上網還是少數人的愛好,谘詢信息還主要依靠電視、報刊傳播。
所以,那個年代的網民總有一種優越感:我接受了最時尚的谘詢,我看到了最尖端的東西。
三代網民可以分為兩類:上網者、借網者。
上網者的代表人物是果果、李靜。
他們逛論壇、看資訊、在主題網站上學習最時尚的穿搭和發型,在網上聽音樂、看電影,上網者是真正地在網絡上接收最前衛最新鮮的谘詢。
至於借網者,嚴格意義上講,還不能真正地稱之為網民。
借網者的代表人物是李曉冬、胖子、廁神和呆子。
他們之所以上網的目的很單一,就是為了某一件事,而這件事必須需要網絡才能辦成。
李曉冬和胖子為了打遊戲,廁神和呆子一個為了看動漫,一個為了看電視劇。
他們沒想過要去瀏覽網絡世界的風光,隻是蹲在網絡的一個小角落裏沾沾自喜以“網民”自居。
借網者有一個特征,就是對他們來說,有可以完全代替網絡的東西。
如果有一整套的動漫或電視劇光碟,廁神和呆子上不上網都無所謂。
如果李曉冬和胖子迷戀上的是一款無需聯網的電子遊戲而不是“燒錢王”,那麼他們也不會癡迷於上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