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經過了半年的熟悉,春季的籃球賽在整個初一年級組掀起了熱潮。
雖然學校還沒有正式宣布籃球賽的具體時間,但依照往年的經驗,大家都知道應該是在“五一勞動節”之前。
因此,開春之後,各班的男生便開始自發組織起了籃球訓練,越來越多的班級約著打班賽。
而作為啦啦隊主力的女生們,也開始了在球場之下的比拚。
籃球場上是球員們較量的是籃球水平,而場下的女生們的較量,精彩程度不輸於籃球賽本身。
各班身材好、模樣俏的女生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為本班男生加油。
雖然不是穿著惹火的啦啦隊隊服,但籃球場邊加油的女生們仍舊十分引人注目。
李曉冬在逛論壇時,甚至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
籃球賽正式開始前,每天都有不少班級利用體育課和晚飯時間打班賽。
可即使有些時候班賽輸了,隻要本班的啦啦隊女生足夠漂亮,加油聲足夠大,輸球的班級仍不丟麵兒,甚至還會嘲諷贏球卻沒有啦啦隊的班級。
李曉冬倒是沒感覺有啦啦隊就了不起,相比於美女助威,他更關心球賽本身。
整個初一年級組,籃球水平最高的班級毫無疑問是十一班。
十一班首發的五個人裏,有四個人都是學校籃球隊的成員,而另外一個首發和其他替補球員的籃球水平也屬上乘。
初中籃球賽隻分上下半場,合計十五分鍾。
因此,每班籃球隊隻有首發五人,替補五人。
而在十一班的籃球隊裏,即便是替補裏最弱的一個,籃球水平也在初一年級所有班級籃球隊成員的平均水平之上。
但要說到啦啦隊的實力,最強的則是李曉冬所在的五班。
可能是女生間的相互影響,也可能是班級氛圍的和諧,李曉冬班上女生組成的啦啦隊,絕對是初一所有班級裏最給力的。
李曉冬所在的五班,每次班賽必有啦啦隊到場助威加油,不論是體育課還是晚自習前的晚飯時間。
五班的啦啦隊美女們,不單貢獻了一聲聲“加油”,還會幫著買水、拿衣服,甚至會為了幫助本班球隊取得優勢,故意嘲諷對麵的球員。
因為啦啦隊的主力李靜、果果、李悅等人和李曉冬、大潘的關係都很好,還會肉麻地喊出一聲聲“曉冬哥哥”、“大潘哥哥”。
這讓其他班的男生羨慕不已,讓李曉冬和班裏其他的籃球隊成員麵子十足。
雖然啦啦隊足夠給力,但李曉冬班上籃球隊的水平在初一年級組裏,隻能算是中下。
在籃球賽正式開始之前,各班自行組織的班賽比較密集,但學校的籃球場數量有限,所以沒有比賽的幾個班籃球隊成員會在籃球場邊觀戰。
觀戰既是為了打發時間,也是為了知己知彼,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總喜歡對各班的籃球實力進行評估。
而凡是常打籃球的人,幾乎都對各班的實力水平有個清晰的認知。
十一班一騎絕塵,是毫無疑問的冠軍班級。
大彪就說過:“其實初一籃球賽的冠軍獎狀和獎杯可以直接印上‘初一十一班了’,沒啥懸念,別的班爭的隻能是第二。”
而除了十一班外,初一其他十三個班級,根據各班主力球員的實力水平,可分為三檔。
第一檔,球隊核心球員的實力水平在初一年級算得上頂尖,而其他主力球員也都不至於拖後腿,有兩三個水平不錯的幫手。
第一檔的代表班級是大彪所在的初一七班。
大彪雖然沒有入選校隊,但從個人實力上將,完全不遜色於校隊成員。
而且七班籃球隊還有兩個主力球員,也算是高手,個人實力都可以排在初一年級的前二十。
而住宿班的一班、二班和三班,以及“戰神”徐帥領銜的十三班都屬於此檔,球隊情況與七班類似。
實力水平處在第二檔的代表班級是李曉冬所在的五班,但即便是在第二檔,五班的實力也不算強。
作為核心球員的李曉冬,如果單論個人實力,在初一年級組可以排在十五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