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五班的其餘主力球員,實力水平最高的就要數大潘了。
大潘雖然喜歡玩籃球,但籃球水平卻算不上高。
全年級十四個班,如果真要給大潘的籃球水平排名,可能連前五十都進不了。
最悲慘的是,即便是這樣的大潘也成了五班籃球隊的二號主力。
因為整個初一五班,除了李曉冬和大潘,就沒有一個男生會玩了。
由於平時同學們打籃球習慣以個人為單位,分組打半場,因此,除了班賽時間,基本都是不分班級自由組隊。
因此,在初一上半年李曉冬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當要組織班賽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的所在的五班,連挑選出五個合格的首發球員都成了夢想。
也許是初一年級的籃球高手過於集中在初一十一班和第一檔的班級,和五班一樣的第二檔班級並不少。
住宿班的四班、李曉冬所在五班、金磊所在的六班和“流川楓”所在的八班。
在第二檔的班級裏,最強的要數八班。
曾在小學五年級的籃球賽擊敗過李曉冬一次的“流川楓”是精英班八班的副班長,人長得帥,學習好,籃球水平更是足可以排在年級組前三。
學校的體育老師不隻一次邀請他加入校隊,可直接被八班的班主任以“耽誤學習”為由駁回了。
但“流川楓”的境遇比李曉冬更慘,在八班的籃球隊,他甚至連大潘這樣的幫手都沒有。
至於初一年級組籃球實力第三檔的班級,則是班裏的主力球員水平一般,甚至連一個在年級組排的上名號的人都沒有。
痞子所在的十二班就屬於此類。
痞子在小學雖然是籃球隊的絕對主力,但升入初中後,尤其是和大彪產生矛盾後,幾乎就不再碰籃球了,而且痞子的身高在初一也不再有優勢。
因此,痞子的籃球水平在升入初中後不升反降,十二班的籃球隊也淪為了第三檔。
雖然除了十一班,其他十三個班級的奪冠希望都為“零”,但並不阻礙各班同學對籃球賽的期待。
李曉冬所在的五班雖然在班賽上屢屢失利,但不論球員還是啦啦隊,都熱情高漲。
似乎對五班的同學而言,感受籃球賽的氣氛,遠比籃球賽本身的勝負重要。
學校公布初一年級組的比賽時間後,李曉冬作為籃球隊的隊長組織訓練、占球場、統一訂隊服。
李靜、果果等啦啦隊主力則忙著購置應援道具。
終於,抽簽儀式開始了。
大潘作為班裏的體育委員在體育老師辦公室參與了抽簽,十四個班級兩兩對陣,一場決勝的淘汰賽製。
這就意味著,有七個班級,準備了一個多月後就隻能打一場比賽。
也意味著,在籃球賽期間,有七個班的同學不能以“為籃球賽訓練、加油”逃自習課。
身上寄托著全班希望的大潘的手氣不好不壞。
五班的對手是實力水平同屬於第二檔的九班。
九班的籃球隊長是“楊明”,雖然楊明的籃球水平在初一年級也是數得著的,但和李曉冬相比卻還要稍遜一籌。
但九班的綜合實力卻在五班之上。
雖然楊明一對一鬥牛絕不是李曉冬的對手,但九班的五名首發除了楊明之外的其餘四人都有不遜於大潘的實力。
初中的籃球賽相比於高中和大學有些業餘,而由於球員水平有限,很多班級的比賽戰術甚至還沒有李曉冬小學時候豐富。
而五班和九班的籃球隊就都是這類沒什麼戰術可言的球隊。
李曉冬雖然知道很多戰術,往日和大彪等人配合起來也很有效果。。
但李曉冬知道,五班的球員水平根本用不上這些戰術,而他們的對手九班也是如此。
所以,為了贏得和九班的對決,被五班同學寄予厚望的籃球隊隊長李曉冬,根據五班籃球隊的球員具體條件,製定一套不是戰術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