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東十裏,魚梁洲大營,劉義符到此坐鎮已有數日,全軍整編工作,在高道謹主持下緊鑼密鼓地進行,而陸萬斛、陳道景兩人對水師作戰有些經驗,則被調去負責搜集船隻,募集漁民青壯建立水師了。
因為州府武庫儲備有限,兵甲裝備沒有穩定的供應來源,暫無法大規模擴軍。中軍三萬與新六營合並,共編為六軍,而新六營本是模板,補充一些部伍,先一步完成編為一軍,與張弼、苑縱夫所領斥侯營作為行營中軍。
其次二軍是馮晏、張翼兩人以忠武郎將銜統管的五千六百騎,作為單獨一軍主要是便於訓練,戰時是要接受調配給步軍的,而其餘四軍全是步卒。
這次整編力度也不算很大,以原來的“幢”為基礎單位加編一些裝備差的散卒,保留了原本的基層兵員戰鬥力及裝備,其中原為冗從營和京中禁軍出來的,仍是調到一起,豫州、南豫州郡兵也集中合編,隻需再一起會操,熟悉一下就行了。
但一個體係的變革並非易事,軍隊整頓,若編製與領兵軍官是“硬件”的話,那麼旗幟、兵符、印信、軍紀與處罰條例、軍令通傳等就是“軟件”。
這麼一改,導致原來的都不可用,這就要設計製造全新的一套來替換。
旗幟由高道謹重新設計出來,劉義符派人交給城內杜唐氏綢緞莊負責製作;兵符就是士兵與軍官的號牌與軍官證,隊主以下及士兵原來都是竹木號牌,幢主及以上軍官才是銅牌。竹木牌好辦得很,“夥長”以上軍官全部改用銅牌,與軍官印章也交給唐氏打造首飾的匠人鑄造。
戰陣軍令通傳係統有傳令兵、號旗、鼓角鉦鈳等,這些仍可用,劉義符待在大營,就是審核並加以修改軍紀與軍法相關之事。
五六之後,劉義符終於將這些瑣事處理完,此時雍州各郡太守已回轄地督促秋收,大概半月之後就有秋糧遞解襄陽,那時就可以出兵,隻是水師的建立太慢,船隻也有襄陽周邊幾郡官府有一些,先湊出來兩百條大、漁船、商貨船之類。
這一早,劉義符帶上喬駒子、苑義夫等百餘侍衛離開軍營,到魚梁洲西南岸,這裏原有個碼頭,現加以擴建拓寬拓長不少,棧橋舶道下停泊著二十多條大漁船、商貨船。
大漁船長三丈六尺(8.82米),寬一丈二尺(2.94米),載兵員不攜帶太多的物資,可輕鬆乘坐二十人;商貨船長四丈(9.8米),寬一丈三尺(3.185米),乘二十人可攜帶一些輜重,乘四十人不顯擁擠。
州府當然還有長六丈多(14到16米)、八丈(19米多)的運糧船,暫時要用作轉運,沒調過來。這種船載重,換算約十五到三十噸左右,相當於一百、二百料船隻。
不過這時代還沒有以“料”為單位規範船隻大,在內陸江河中,沙船比較常見,朝庭的艨艟戰艦,水師樓船就多是沙船。
劉義符與一百侍衛分乘六條大漁船先到城東對岸,這裏有一個大碼頭和不少官商倉庫和貨棧,官船轉運稅糧便是停泊在這裏,不過靠南的尾部有一片區域已被單獨劃分出來,作為軍用碼頭貨倉地。
遠遠一望,北麵沿江船隻成片,但少有樹立桅改,多是船。劉義符帶著侍衛們登上碼頭,這裏靜悄悄的,除了一些新募的水師士卒值哨,分駐的庫房衙署外麵也沒什麼人,走進大院,才有一名忙得滿頭大汗的中年官員匆忙迎出來見禮。
“未知陛下駕到,臣有失遠迎!”
這名官員是壽陽人,原為南梁郡西曲陽縣令,名叫胡敬先,現任中府尉曹參軍,主掌卒徒轉運諸事。
劉義符一看就認出,微微頜首道:“若朕記得不錯,你是尉曹胡參軍吧?州衙王使君調給了水師多少錢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