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謝恩(2 / 2)

劉義符微微頜首,問:“那你對此有何良策?”

“若要整頓鄉裏,必先分化豪宗大族,此輩數百年長居一地,姻親關係盤根錯節,家族口數倍增,兼並田地越來越廣,必從口數來加以分解。”

宋奇到這裏,遲疑了一下,咬了咬牙接著道:“微臣在汝南任上曾盤算過,郡中戶一萬三千,口數八萬九千,然大族人口就占了其中一半,人丁最少的霍氏居汝南七代人,口數七百三十,算上家奴隸役有千餘之數。若要分化其族,莫過於以房係拆分,因為豪族嫡庶房、親遠房之間本就有家產分配不均的矛盾,若官府居中裁定,鼓勵分出房係,不少大族子弟是樂見其成的。”

劉義符聽得雙目一亮,按房係拆分明顯地降低了阻力,一個房係可能是四五戶,或十來戶,但豪族往往是多個房係並在一起隻算一家,若是這家族中有幾個為官的,那更是免稅的。分拆之後就多出許多戶數,家奴什麼的也要勒令釋放一些,口數也會成倍增加,這些都是納稅的基礎。

“你的提議很有可行性,這樣吧……待來年開春回任上再多加調查,擇時機上一道疏狀,可明白了?”

“聽聞中府即將東征,臣也期盼陛下早日正位!”

眾官員告退後,劉義符讓陳裨去召張維、水郡丞陳遠琪、郡尉辛澹與昨日回荊州接任司農卿的柳憑與柳元景父子,經過豐城侯夫人馮娘子打聽,柳元景還沒有婚約,想也是,原本這個年紀,柳元景還在從師就學,並未出仕,不過現在他的人生命運已悄然偏離了軌跡。

隻等了片刻,前者三人先到,張維俊朗蒼白的臉居然多了幾分血色,想是去吐穀渾時風餐露宿曬黑了些,仍顯得有些病態。

而號為“白袍帥”的陳遠琪與想像中高大魁偉有點不搭邊,中等身材,其貌不揚,行禮時意態淡然,麵帶微笑,從容不迫,很有幾分儒雅之氣。

劉義符目視張維示意,卻對陳遠琪道:“朕原以為白袍帥當是蜀漢趙子龍一般的人物,不想並無甚特別之處啊,那麼陳郡丞治兩萬流民是如何做到的呢?”

陳遠琪微微拱手道:“無他爾,安其心,供其食,醫其疾,臣並未刻意招攬,流民自願附從,隻是……人越多越不易供需,陛下北伐,可算是救民於水火,也解了臣的燃眉之急。”

劉義符笑道:“秦、涇二州如今情況如何?長離川馬場可曾興建完善?對了……馮晏的那五千匹戰馬帶回了嗎?”

“已經在長寧郡移交給太仆寺苑廄,不過加上東、西兩路軍繳獲,一共是九千匹,河曲種馬則隻能在長離川放養。”

這下騎兵又可以擴軍了,但戰馬消耗馬料太大,劉義符又驚又喜,接著詢問了辛澹郡兵事務,那多是安置的流民,混以部份雜胡騎兵,共九千兵額,人數有點多,可算上馬場守衛就不多了。

照例是賜官服加印信,賞些絹帛之類,陳遠琪與辛澹退去,未等開口,張維從袖袋裏取出一本奏疏呈上,劉義符有些驚訝地接過來一看,主要是有關吐穀渾、北涼、西秦三者之間的事,內容有點長,大概有上萬字的文言文,於是翻了翻便放在一旁。

“伏俟城之行雖失敗,但其實無關大局,中府也要收複朔州也力有未逮,你的策略也不算全無所獲。”

“時事瞬息萬變,臣也是始料未及,西秦王太過急於求成,想要一舉殲滅北涼,未料戰事遷延日久,部屬不願承擔補給而叛逃,吐穀渾雖白白占了個便宜,但遲早還得吐出來,西秦軍力與國力都要強過吐穀渾一籌,若非四麵樹敵,當是西北一霸。”

“哦?竟是這樣麼?”

張維所言與情報不太吻合,劉義符有些驚奇,仔細想了想,倒也確實如此,鮮卑乞伏部占據絕佳之地,卻中道夭亡,始終不能統一西北,這與鮮卑人意識上過於保守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