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後(1 / 2)

第四章 太後

大行皇帝尚且停靈於乾清宮。作為太子,朱祁鎮的一舉一動,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王振雖然在宮中有些影響力,但也不可能遮擋多長時間。

朱祁鎮與會昌伯話沒有幾句,就傳來王振的敲門之聲。

朱祁鎮知道,不能不走了。

隨即朱祁鎮留一下句:“卿當好自為之。”

隨即就回到了乾清宮之中。

在梓宮之前,聽著正月裏的寒風吹動白皤,讓人感覺有一陣陰氣撲麵而來,朱祁鈺不知道是冷,還是害怕。所以靠朱祁鎮,靠得很近。

朱祁鎮隻能拍拍朱祁鈺的手,道:“放心,有哥在。”

安慰了朱祁鈺之後,朱祁鎮陷入沉思,他對會昌伯並沒有保有太大的期望,隻是也萬萬沒有想到,會昌伯一脈連百十個能打的人都找不出來。

近乎是廢物。

在宮外找不到,隻能在宮中找了。

朱祁鎮想起王振對他過的話。

在宮中的太監,總體來可以分為兩脈,一脈就是南京來的,一路是行在本來就有的。

這個時候的北京還沒有正式確定是大明的京師,不過以行在稱之。

這兩脈太監,就要太宗皇帝與仁宗皇帝之間的各種恩怨情仇了。

太宗皇帝長期住在北京,甚至在當時太宗皇帝就將北京稱為京師了。隻是太宗皇帝一去,仁宗皇帝繼位之後,他就覺得北京不好。

因為仁宗皇帝一直在南京監國。他覺得北京不適合當都城,北京作為都城,所需要的東西都要通過運河轉運過來,勞民傷財。

於是乎,他登基之後,沒有幾個月,就將北京改為行在,並準備遷都回南京,並令宣宗皇帝去南京祭祀孝陵。主持遷都之前的準備。

恰恰是這個時候,仁宗皇帝駕崩了,宣宗皇帝北上接位,他常年在北京跟隨太宗皇帝,不想遷都,遷都之事,就不了了之,但是北京依舊稱行在,不能稱京師。

這兩撥太監,就是指太宗皇帝原來身邊的太監,與跟隨仁宗皇帝從南京帶過來的太監。

在漢王起兵的時候,北京這一撥太監中,有人響應,被誅殺不少。

但是總不能將這些太監都殺了吧。

隻是這些太監就沉淪下僚了,隻能給南京那一撥太監打下手了。

也是而今不過宣德十年,距離永樂年間不過十年出頭,如果再多幾年,北京這一脈太監,老得老,死的死,也就形不成什麼勢力了。

而王振恰恰是永樂年間進宮,常年在北京,他屬於哪個派係就不用了。而太後從南京而來,一直主持後宮,她身邊的太監,是那個派係的,也不用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希望永樂年間這些太監,還有一點實力。”

永樂皇帝是一個相當重用太監的皇帝,大名鼎鼎的鄭和,就是他手下的太監。而且在他手下,也有不少太監,甚至能上陣打仗。

隻是不知道而今,剩下了多少。

也怪不得皇帝喜歡用外戚與宦官,因為在關鍵時刻,能與皇帝一榮具榮,一損具損的,也就是他們了。

就在這個時候,王振悄悄來到了朱祁鎮身邊,在朱祁鎮耳邊輕聲道:“會昌伯被太後叫走了。”

朱祁鎮目光一閃,死死盯著王振。

王振跪在朱祁鎮身前,低聲道:“奴婢該死。”

王振事前過,朱祁鎮與會昌伯見麵,會是神不知鬼不覺的。隻是萬萬沒有想到會弄成這個摸樣。

朱祁鎮此刻殺了王振的心思都有了。

王振從陪伴在朱祁鎮身邊,如果朱祁鎮與王振沒有感情,卻也不是,隻是他而今難免摻雜後世對王振的一些看法。

隻是他知道,而今他真正能用的人,也就王振一個。

朱祁鎮深吸幾口氣,平息了一下心緒。道:“帶路吧。”

王振道:“爺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