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江山留與後人愁
香山紅葉,從來是京師一景。
而今也是如此。
西山別院就在香山之上。
建築分布大有特色,有中國古代建築的風韻,又有很多其他風格建築的痕跡。雖然那一件事情之後,大明對南洋與西洋的進軍,就告一段落。
但是彼此之間的文化交流,卻一點也沒有停頓。甚至更加頻繁。
朱祁鎮修建西山別院。更是吸納了各地方建築風格為一體。
如果細細分析的話,其中有大量伊斯蘭教的風格,佛教多年風格,南北園林的風格,還有一些卻是西洋風格,比如尖銳的如同利箭的哥特式的風格。
比起故宮一致的建築風格,更多輕靈多變。
而今已經是正統六十年了。
太孫帶著身邊大批隨從來拜見朱祁鎮。
此刻的太孫已經成熟多了,年過三旬,為了保持莊重的風格,留了濃濃的胡須,看上去好像是四五十歲的人一樣。
而他身邊的人也不是丘浚了,而是於冕。
太孫與丘浚之間的種種,放開了說,或許可以洋洋灑灑百萬字,大體就是老臣與少君之間種種。唯一值得說道的,丘浚之罷,是太子獨立為之。
朱祁鎮根本沒有插手。
當然了,在古代環境之中,君主哪怕是少年君主,想要罷免一個大臣,總是有辦法的。
但是如何能做到合情合理,上下膺服。不動波瀾的做到這一點,卻要看各自的能力了。太孫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讓朱祁鎮放心的將大權交給了太孫。
朱祁鎮說要內禪太孫的時候。
太孫反而驚懼非常。似乎擔心是朱祁鎮有心試探。朱祁鎮索性也不管了,隻是每年年底,朱祁鎮都不會紫禁城之中,所有過年應有的禮節,都由太孫代為之。
而太孫每一次來的時候,朱祁鎮都提一次內禪的事情。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如果朱祁鎮態度不變的話,太孫這一次就不會拒絕了。
畢竟事不過三。
而就太孫本人來說,他早就想到登基了。隻是一想到他父親的下場,他每日都在暗暗忍耐。隻是今日在香山之前,他似乎有些忍耐不住了。
“臣江寧伯,朱旭林拜見太孫殿下。”朱旭林在香山門外行禮道。
太孫立即還禮。
雖然朱祁鎮將很多權力都讓給了太孫,但是並不是說,他就對太孫非常信任,可以說朱祁鎮在經曆過太子之事後,對誰都不信任了。
整個西山別院駐守有一萬多京營士卒,全部有朱旭林掌控。
而朱旭林更是當日以擒拿太子之功,才得以有今日的。而掌控北京城防的將領,自然是上元伯馬永。
也就是說,即便太孫以英國公張懋等人,掌控了京營之中,相當一部分權利,但是朱祁鎮隻要想,一聲令下,足夠讓大明換一個太孫。
雖然太孫一直有意回避這個問題。太子的諡號,更是北海繆王。這個諡號,是太孫一手定下來的,這也是對外表示的一個政治信號。
但是太孫再怎麼放出這個政治信號,朱旭林與馬永恐怕都不敢相信。
雙方的隔閡,很難化解。
這也是太孫每一次來見朱祁鎮,心中都有幾分驚懼的原因。
太孫麵對朱旭林一麵坦然,似乎一點也沒有覺得這是他的仇人。說道:“江寧伯,皇爺爺在哪裏?”
朱旭林說道:“陛下在藏書閣。”
太孫僅僅帶兩三個隨從,沿著完完全全的小路,向西山別院深處走去。
這一段路,是按照移步換景法來布置的。一步一景,而且根據四時不同,更是各種景物變幻。恍如將天地濃縮版於寸步之內。
卻見太孫熟門熟路,遠遠的向前看去,山上有雪,雪中有梅,梅中有香,唯獨不見一房一舍,隻是忽然之間,似乎天地為之一轉,一座依山而建的閣樓無聲無息的出現在太孫的麵前。
似乎天地之間,本該如此。
見太孫過來,立即有兩個太監,為太孫開門。
太孫一進入藏書閣之中,頓時覺得汗透重衫。
裏麵很熱。
這裏連通了暖氣。
整個西山別院,雖然不是朱祁鎮一手設計出來的,但是朱祁鎮耗費的心力也不少,耗費最大的心力,就是以這個時代的人力物力想辦法搞出後世才有的享受。
比如暖氣。
這個時代蒸汽機都有了,暖氣自然是很容易的。
隻是消耗太大了。
唯有鍋爐房與供熱的房間,相距比較近才可以的。而皇宮之中,很多建築布局都是事先弄好的,根本不可能輕易改動。所以紫禁城正殿之中,大部分地方都沒有弄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