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條件(1 / 3)

卻金兵這邊駐防的,是淮上都統崔立。

此人原本是一位佛門武僧,修得佛門護法法訣《金剛明王訣》,號稱金身不滅,永世長存。

在蒙兀與金國第二次戰爭中,他所在的寺廟受到波及,在抵抗第一波蒙兀兵後,被隨後趕來的蒙兀金帳軍攻陷,僅有他因為肉身強橫而逃脫。

爾後,他幹脆還俗,投奔了上黨公完顏開,以勇力和法術受到了完顏開的賞識,成為其心腹親衛,後不斷升官,如今成為了金軍駐防在淮河的淮上都統。

此人與金國其他官僚不同,一心往上爬,不論是蒙金戰爭還是此刻駐紮淮河,監視對岸宋國的動靜,都極為負責。

流民軍南下,如此大的動靜怎麼可能瞞得過這位一心向上爬的都統大人,相反,他見獵心喜,要知道,金國腹地十多年前剛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紅襖軍起事,席卷金國上下,差點就讓金國完蛋了。

因此,金國朝廷對有組織的流民幾位忌憚,地方上也是因為此,為了避免麻煩,幹脆不報。但是他卻不如此想,反倒認為,如果自己能剿滅這股流民,再他們有意攻擊淮河防線,被自己消滅,豈不是大功一件。

因此,他不斷派出哨騎偵探這股流民的動向,並很快發現了流民軍的存在,這下,他更是大喜,覺得是賜功勞給他,因此更加頻繁的偵查,並開始動員軍隊。

而黃芪其實也發現了,他都不用派人去試探就知道這些哨騎是誰的人在,附近駐紮有大軍的,就隻有崔立的明王軍。

對於這個人,黃芪一開始還是打算嚐試賄賂一番,因此,他差個人往明王軍中送了一封信,言辭懇切,希望崔立高抬貴手,放他們過黃河。

並名言,隻要崔立能答應,可以送黃金百兩給崔立。

崔立收信以後,隻看了片刻就哈哈笑道:“我也是北地出身,既然黃先生想要過河,這個忙可以幫,但是我也要有幾個條件,我寫好回給黃先生,隻要他同意,就可以。”

完,這人直接手書一封回信,交給了使者。

使者回去後將信交給了黃芪,黃芪一看,崔立提出了三個條件:一,要黃金千兩,才能上下打點,將此事遮掩過去;二,要在他們明王軍指定地點、指定時間渡河,還不能有武器;三,渡河的器具他們不負責。

隻要黃芪做到這三點,那麼他崔立就可以給這些老鄉一條路,讓他們渡河南去。

黃芪眉頭一皺,這三條,哪一條都很困難,於是,他不得不再次求助陳。

陳看了看他,道:“這事沒你想的那麼簡單,當初紅襖軍為什麼不渡河?是因為對麵宋國不許,所以你要想,宋國方麵怎麼辦?”

“怎麼渡河?渡河以後往哪裏去?這些都是你要考慮的,至於這位崔立,可以與他討價還價,慢慢來,這人也未必就如此好話。”陳告誡道。

黃芪一愣,他沒想到竟然會出現宋國不接受他們,在他們想來,去往宋國是投奔故國,宋國怎麼會不收呢?

陳一哂,知道他們是真,太想當然了,宋國君臣恨不得縮起頭來,怎麼可能冒險放一支武裝隊伍入境?

因此,陳將陰陽五行塔拋給他,道:“你拿著我這寶貝去宋國探一探風向,不用他們實際付出什麼,我們要的隻是名義,有了名義,我們再造成既定事實。讓他們憋屈,但也隻能承認。”

“至於如何渡河,於我而言,確實問題不大,但你作為他們的首領,不可能事事都依靠我,總有一要自己麵對一切問題。”完,陳就讓他出去準備了。

確實,以陳的神通,大不了用太玄珠來回運幾趟就完事了,但就像上麵所的,他們終究要自己麵對,不可能陳一直放他們的保姆,因此,一路上,除非萬不得已,否則陳能不插手就不會插手。

於是黃芪一人泅渡過了淮河,這淮河並不寬闊,水流也較為平穩,單人泅渡毫無難度,更何況,在陳的支持下,這位修為也達到了後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