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雀靈子(1 / 3)

大寧永福四十一年秋。

洛水大街依舊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大街的兩旁開著茶樓,酒館,當鋪,作坊等,街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商販在吆喝著,街上行人不斷:

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洛河景色的。

此時,在大街旁邊開著一家僻靜的書店,書店仿佛與繁忙的洛水大街顯得格格不入,它開在洛水大街向北延伸處的一處巷子裏,平日裏隻有一位儒生打扮的店主,整日抱著書安安靜靜地看著。

起初人們都以為他是進京趕考的士子,但時間一長,人們就發現他們或許有些看不透這個後生,書店平日裏幾乎無人駐足。

偶爾有些好奇來的顧客也都被高昂的書價以及冷淡的店主嚇退了,周圍街坊都以為這書店開不長久,但這書店卻是硬生生開了三年。

這位在巷子裏開著書店安然看書的店主,正是已經來洛京三年多的許應。

這處書店就是那位來福客棧的掌櫃幫忙找的,一來這書店身處巷顯得幽靜便於修行,二來巷又離繁忙的洛水大街不遠,許應一運真氣,便能聽得見許許多多洛京城的消息。

洛京三年待下來,許應也是將自己練氣後期的真氣打磨的差不多了,平日雖然在書店安安靜靜地看著書,但是許應也會不時地運起真氣,聽著洛水大街的人世百態。

道心也是由此愈發地圓潤起來,不過許應自己也知道自己離著築基的瓶頸還是差了一大截,所以也是遲遲沒有服用自己身上的那顆築基丹。

“狀元郎又在書店門口看書了嗎?”

書店門口走來一位穿著儒生袍子留著山羊胡子的中年男子對著許應開玩笑道。

大寧朝也有科舉而且是年年都辦,而且是分別在十二郡辦的,榜首也叫狀元,不過卻不是科舉做的官,而是應舉去洛河武院修校

尋常的讀書人,反而在大寧朝身份不高,隻能充作武人幕僚、官員師爺等。

“何師爺莫要開我玩笑了,我就一個開書店的,哪能和洛河武院那些狀元郎比呢!”

這位中年男子正是這三年來許應書店少有的幾位常客,清河郡王府裏的幕僚,何貴。

清河郡王,是當朝的永福皇帝第二十三子,名義上被封在清河郡,也就是萬鬆門所在。近些年,大寧永福皇帝一直被傳出壽命將近的謠言,所以這位清河郡王幹脆向萬鬆門裏的長老們投了名帖,想要尋找靠山。

也就在去年,宗門向許應傳信要他暗中幫助清河郡王也就有了許應和何師爺的相遇相熟。

“許老板,還是老規矩嗎?”

何師爺走進書店,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子隨即從衣服口袋裏取出一封書信以及一錠黃金放在桌子上。

許應也是衣袖一拂將那一錠黃金收入儲物袋中,而後輕輕拿起書信拆開一看,沉聲道:

“隆慶太子既然向當今上奏外調去東郡差役,自然也是期望於親自拉攏東海公的心思!

至於黑山郡王背後哪般勢力在暗中助他,清河郡王府上莫不是以為當初的黑光門餘孽都已經被矯幹淨了不成?”

何師爺聽完,略有所思摸著自己一撮山羊胡子呆滯了一會,隨後又從衣服口袋裏拿了一錠銀子出來,問道:

“不知許老板還有什麼道消息可以告訴在下的?”

其實這些民間的金銀對於許應這種練氣士來也是可有可無,但沒辦法一來清河郡王府上多是混吃等死的草包,二來許應接了宗門的命令要想辦法幫幫這清河郡王,索性許應也是和這位何師爺繼續演了下去。